内学智慧-世界内学智慧学会官方网站

持心阅藏:净威力士从傲慢到谦卑的修行之路

大家好,今天持心给您推荐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的《集一切福德三昧经》。本经主要讲述了菩萨修行福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修行达到集一切福德三昧的境界。
本经的背景是,佛陀在毗舍离庵罗树园大法讲堂时,有大比丘众十千人和菩萨摩诃萨二万人在场。佛陀即将入涅槃,佛法胜妙,隐蔽一切外道。此时,千世界主那罗延菩萨向佛陀请教如何修行,以保持菩萨的功德、正法、智慧等,并利益众生。
佛陀回答说,菩萨摩诃萨有三昧,名为集一切福德。成就此三昧的菩萨,能够保持功德、正法、智慧等,并勤修四摄,自住布施等善法,成就各种功德。
经中还提到了净威力士的故事,他原本自视甚高,但在听到佛陀讲述菩萨的大威神力后,生起了敬仰之心,并发心皈依佛法,发无上正真道心。
此外,经文详细阐述了菩萨修行的各种方法和理念,如不舍一切智心、闻法无厌、离诸恶、修行善法、善巧回向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修行来达到集一切福德三昧的境界。
总的来说,《集一切福德三昧经》是一部指导菩萨修行的重要佛教经典,强调了修行福德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具体的修行方法和目标。

 

净威力士自传

大家好,我是净威力士,居住在毗舍离大城,我一直以我的力量自豪,相信在阎浮提(即人间世界)无人能与我匹敌。我曾听闻沙门瞿昙,也就是佛陀,拥有无比的力量和十力那罗延身(指佛陀的无比神力),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和竞争心。

因此,我决定亲自前往庵罗园大法讲堂,去见佛陀,一较高下。然而,当我真正站在佛陀面前,目睹他的庄严与威仪,我的心被深深触动,我那自负的心态开始动摇。我看到佛陀被众多弟子和天人所围绕,他坐在庄严的法座上,演说妙法,如同须弥山一般令人敬畏。

我情不自禁地上前,向佛陀顶礼,绕佛三匝,然后退到一旁,合掌瞻仰。佛陀洞悉了我内心的傲慢,为了降伏它,他命令大目犍连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去取佛陀过去世作为菩萨时所射的箭。大目犍连尊者依照佛陀的指示,以神通力瞬间取回了箭。

佛陀借此机会向在场的大众开示了菩萨的力量,通过比较各种生命体的力量,让我明白,即使我力大无穷,也远不及菩萨修行成就的力量。

我被佛陀的教诲深深震撼,我从座位上站起,整理我的衣服,右膝着地,合掌向佛陀表达我最深的敬意。我宣布我愿意放弃傲慢,归依佛法僧,并发起成就无上正真道心的愿望。我希望为了一切众生的安乐,我也能具足如来的力量。

我的转变激励了在场的一万天子,他们也发起了无上正真道心,希望获得如来的力量。

随后,佛陀向我讲述了集一切福德三昧的法门,并指导我如何修行。在听闻佛陀的教法后,我得到了无生法忍,内心充满了无法言喻的欢喜。我上升到虚空中,高至七多罗树,证明我的成就。

我的故事证明了,即使是自负的大力士,也能通过接触佛陀的教法,放弃傲慢,发起菩提心,走上修行的道路,最终获得精神上的成就和解脱。《集一切福德三昧经》所传达的教义,即通过修行可以集一切福德,并达到更高的精神层次,在我身上得到了体现。

[本故事出自《集一切福德三昧经》由持心居士于2024年5月29日改编,仅供参考。]
净威力士如何降服傲慢?
在古印度的毗舍离大城,有一位名为净威的大力士,他力大无穷,自认为在人间无人能及。然而,他的心中充满了傲慢,这种傲慢遮蔽了他的智慧之眼,使他无法看到自己的局限。
听闻佛陀之名
净威力士听闻了佛陀的盛名,知道他不仅具有无比的力量,还拥有深邃的智慧。净威力士心生好奇,决定前往庵罗树园大法讲堂,亲眼见证佛陀的教化。
初见佛陀
当他见到佛陀时,被佛陀的威德所震撼。佛陀安详地坐在法座上,周围是成千上万的弟子和天人,他们都怀着虔诚的心聆听佛陀的教诲。净威力士感受到了佛陀的庄严与伟大,他的傲慢之心开始动摇。
佛陀的教诲
佛陀知晓净威力士的心态,便以善巧方便,向他开示了菩萨修行的法门,包括修集福德的重要性、发菩提心的必要,以及修行的具体方法。佛陀的话语如同清泉,滋润着净威力士干涸的心灵。
内心的转变
净威力士聆听佛陀的教诲后,深刻反省自己的傲慢与无知。他意识到,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肉体的强大,而是来自内心的谦卑与智慧。他开始理解到,只有降服内心的傲慢,才能够开启通往智慧与解脱的道路。
归依三宝
净威力士在佛陀的引导下,发起了无上正真道心,归依了佛、法、僧三宝。他发誓要放弃傲慢,以谦卑的心态去修行,追求无上菩提,利益一切众生。
修行的实践
净威力士遵循佛陀的教导,开始了他的修行之路。他学习如何修集福德,如何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来净化自己的心。他学会了如何以慈悲心对待所有众生,如何以智慧洞悉世间的真相。
成就与启示
经过不懈的努力,净威力士最终降服了傲慢,他的心变得柔软而谦卑。他不仅获得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还得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成为了所有修行者的榜样。
净威力士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的外在条件多么优越,内心的傲慢都是阻碍修行的最大障碍。只有通过佛法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降服傲慢,开启智慧之门,走向解脱之路。
净威力士的修行及成就
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中,净威力士询问佛陀关于如何成就集一切福德三昧的法门。
佛陀对净威的教导:

佛陀对净威力士的教导主要围绕如何修行菩萨道,以及如何通过修集福德来达到无生法忍的境界。

以下是佛陀教导净威力士修行法门的详细介绍:
1、修集福德的重要性:佛陀强调了修集福德的重要性,指出所有福德,无论是世间的还是出世间的,都包含在菩萨初发菩提心之中。
2、发菩提心:佛陀教导净威力士,要发无上正真道心,即菩提心,这是修行的起点和基础。
3、修行的具体法门:佛陀提出了一系列修行法门,包括但不限于:
  • 不舍于一切智心;
  • 闻法无厌,闻已修行;
  • 离诸恶,修行善法,善巧回向;
  • 戒净、见净、心净、慧净;
  • 专意发菩提心,常真实语,无有谄伪,无有嫉妒,于一切众生心常平等;
  • 亲近善知识,离恶知识,远离众闹,闲居寂静,不舍大慈,于诸众生起大悲心;
  • 修定,善于智慧,善知于因,善知于缘,正直而住,修集于道,修行道时无有懈怠。
4、修行的成果:佛陀说明了修行这些法门能够带来的成果,包括达到无生法忍、获得无尽福德、成就大慈大悲等。
5、修行的心态:佛陀教导净威力士,修行时应当具备的心态,如无我、无妄想、无分别、无起著等。
6、修行的最终目标:佛陀指出,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成佛利益一切众生。
7、修行的实践:佛陀还提到了修行的具体实践,如修多闻、持戒、修定、发慈悲心等。
8、修行的障碍与克服:佛陀讲述了修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如憍慢、不敬法、轻善知识、说不实语等,并指导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9、修行的功德:佛陀说明了修行菩萨道的功德,包括获得无生法忍、成就大乘佛法、利益众生等。
10、修行的普遍性:佛陀强调,菩萨修行不仅限于出家人,即使在家居士也可以修行,并能获得同样的成就。

通过这些教导,佛陀向净威力士展示了一条通往菩提的修行之路,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并鼓励净威力士以及所有众生发起菩提心,修集福德,最终达到无上正等正觉。

净威力士的影响:
净威力士的故事和修行成就影响了在场的众生,包括五百比丘和八千天子,他们也因听闻佛陀的教法而得到解脱和清净的法眼。
佛陀对净威力士的授记:

佛陀预言净威力士在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后,将会成就佛道,成为“多庄严王佛”,出现于世。他的佛国名为“严净”,劫名“梵叹”,其土丰乐,安隐炽盛,人民所受用物如兜率天。多庄严王佛的教化时期,将不说余法,唯说菩萨乘,乃无声闻、缘觉乘名,纯菩萨僧,皆得法忍。

净威力士的教诲:
净威力士在经中也向其他众生传达了佛陀的教法,主要围绕如何修行菩萨道以及如何通过修集福德来达到无生法忍。
以下用加法的方式列出净威力士的教诲:

1、成就集一切福德三昧的一法:

不舍于一切智心。意味着修行者应当始终保持对一切智的追求和向往。

2、成就集一切福德三昧的二法:

  • 闻法无厌:对佛法的学习永无止境。
  • 闻已修行:学习佛法之后要实际修行。

3、成就集一切福德三昧的三法:

  • 离诸恶:避免一切恶行。
  • 修行善法:积极修行善法。
  • 善巧回向:将修行的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

4、成就集一切福德三昧的四法:

  • 戒净:持戒清净无缺。
  • 见净:具有正确的知见。
  • 心净:保持内心的纯净。
  • 慧净:开显智慧的清净。

5、成就集一切福德三昧的五法:

  • 专意发菩提心:全心全意发起菩提心。
  • 常真实语:讲真话,始终保持真实不虚的语言。
  • 无有谄伪:内心无伪,不对他人进行欺骗和伪装。
  • 无有嫉妒:不嫉妒他人。
  • 于一切众生心常平等:对所有众生保持平等的心态。

6、成就集一切福德三昧的六法:

  • 亲近善知识:接近并向善知识学习。
  • 离恶知识:远离恶知识。
  • 远离众闹:避免喧嚣吵闹的环境。
  • 闲居寂静:在寂静的环境中修行。
  • 不舍大慈:保持对所有众生的慈悲心。
  • 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对所有众生发起大悲心。

7、成就集一切福德三昧的七法:

  • 修定:修行禅定。
  • 善于智慧:开发智慧。
  • 善知于因:了解事物的起因。
  • 善知于缘:了解事物的缘起条件。
  • 正直而住:保持正直的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 修集于道:修行于佛法之道。
  • 修行道时无有懈怠:在修行佛法时不懈怠。

8、成就集一切福德三昧的八法:

  • 调柔身:使身体柔和。
  • 调柔心:使心灵柔和。
  • 观受:观察感受。
  • 观法:观察一切法的真相。
  • 未生恶法令其不生:防止恶法的产生。
  • 已生恶法断之令灭:断除已经产生的恶法。
  • 未生善法方便令生:促使善法的产生。
  • 已生善法护令增长:保护并增长已经产生的善法。

9、成就集一切福德三昧的九法:

  • 观过法无尽:观察过去法的无尽性。
  • 现法无尽:观察现在法的无尽性。
  • 来法无尽:观察未来法的无尽性。
  • 观法如幻:观察法的幻化本质。
  • 等觉三世:平等地觉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 如一切法知而忍之:了解所有法的空性本质而安忍于当下。
  • 不谤于空:不诽谤空性。
  • 不分别无相:于无相法不起分别。
  • 不愿诸有:不取着一切有为法。

10、成就集一切福德三昧的十法:

  • 解无我:悟解无我。
  • 忍于无命:成就安忍,了达无寿命相。
  • 不疑无人:对无人相不再起疑惑。
  • 缘法无常:理解一切缘起法的无常性。
  • 于诸生处如地狱想:在所有生处中保持像地狱一样的警觉。
  • 观四大如毒蛇:观察四大元素如同毒蛇。
  • 观入如空聚:观察六入如同空聚。
  • 观阴如魁脍:观察五蕴如同魁脍。
  • 流出诸有想:超越对三界诸有的执着想法。
  • 乐修解脱:乐于修行解脱之道。
净威力士通过这些教诲,指导大乘修行者如何通过修集福德和智慧来达到更高的修行层次,最终证得无生法忍(即对一切法本来无生的终极悟解),超越生死轮回。
如何修集一切福德?
最后,根据佛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中所讲,关于如何修集一切福德的教导,详细归纳总结如下:

发菩提心:修行的起点是发起菩提心,即发愿追求无上正等正觉,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成就佛道。

增长善根:菩萨应当不断增长自身的善根,包括信、进、念、定、慧等五根,使其更加坚固和成熟。

修行六度:六度即六波罗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这六种行为是菩萨修行的核心,通过这些行为可以积累无量的福德。

四法修行:经文中提到了多个“四法”,具体包括:

不舍一切智心,即始终保持对一切智慧的追求和向往。

闻法无厌,即对佛法的学习永无止境,持续听闻和学习。

离诸恶,即避免一切恶行,修行善法。

善巧回向,即将一切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以利益他们。

七法修行:包括修定、善于智慧、善知因果、正直而住、修集于道、修行道时无有懈怠等。

八法修行:涉及调柔身、心,观察感受和法(教义),防止恶法产生,断除已生恶法,培养未生善法,保护已生善法。

九法修行:包括对法的深入观察,如观法无尽、法如幻、等觉三世、不谤空、不分别无相、不愿诸有等。

十法修行:进一步修行包括解无我、忍于无命、不疑无人、缘法无常、于诸生处如地狱想、观四大如毒蛇、观入如空聚、观阴如魁脍、流出诸有想、乐修解脱等。

多闻与智慧:菩萨应当勤求多闻,增长智慧,通过学习佛法来深入理解教义,并实践于生活中。

慈悲为怀:修行中应始终保持慈悲心,对所有众生平等地展现慈悲。

无我观:在修行中要理解并实践无我(Anatta)的观点,认识到个体自我的空性。

不离佛法僧:在修行过程中,菩萨应当始终依止佛法僧三宝,不离见佛、闻法、供养僧。

无畏与自在:菩萨应当在修行中达到无畏和自在,不执着挂碍于任何外在的事物,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护法与流通:菩萨应当保护并流通佛法,使佛法久住于世,利益众生。

四无量心:菩萨应当住于慈悲喜舍,即慈爱一切众生、悲悯众生的苦难、喜悦于众生得到解脱和教化众生舍离烦恼。

四无所畏:菩萨在修行中应当无所畏惧,包括对众生的大悲、对佛刹的无边、对佛智的无边、对入一切众生心行的无边。

四不思议:菩萨应当理解四不思议,即业及业报、众生种种诸行的差别、佛如来行、菩萨生起的诸清净行。

四无尽愿:菩萨应当修行福德无尽、满誓无尽、乐说无尽、究竟智无尽。

庄严佛土:菩萨应当通过修行,庄严自己的佛土,使其成为众生得以修行和解脱的理想场所。

通过以上列出这些详细的修行方法,菩萨能够逐渐累积福德与智慧,最终达到集一切福德三昧的境界。这一境界象征着菩萨的修行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能够为众生带来极大的利益,并且自身也接近于最终的觉悟。
如果您对净威力士的故事和经文原典有深入学修的兴趣,建议您阅读《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原典,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和利乐!
赞(1)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内学智慧 » 持心阅藏:净威力士从傲慢到谦卑的修行之路

世界内学智慧学会

英文简称(WEMPA),总部设在香港,是经香港特区政府批准成立的非盈利性质的社会团体。 我们的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地内学智慧的研修与推广发展,在内学研修的发展方向和内典文化传播方面进行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关于WEMPA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