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16
速度(字/分钟)
1
倒计时
3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镜像

翻译名义集卷第一

宋姑苏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编

翻译名义序

宋唯心居士荆溪周敦义述

  余阅大藏。尝有意效崇文总目。撮取诸经要义。以为内典总目。见诸经中每用梵语。必搜检经教。具所译音义表而出之。别为一编然未及竟而显亲深老。示余平江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所编翻译名义。余一见而喜曰。是余意也。他日总目成。别录可置矣已。而过平江。云遂来见。愿求叙引。余谓此书不惟有功于读佛经者。亦可护谤法人意根。唐奘法师论五种不翻。一秘密故。如陀罗尼。二含多义故。如薄伽梵具六义。三此无故。如阎净树。中夏实无此木。四顺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腾以来常存梵音。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而七迷之作。乃谓释迦牟尼此名能仁。能仁之义位卑周孔。阿耨菩提。名正遍知。此土老子之教先有。无上正真之道无以为异。菩提萨埵。名大道心众生。其名下劣。皆掩而不翻。夫三宝尊称。译人存其本名。而肆为谤毁之言。使见此书。将无所容其啄矣。然佛法入中国。经论日以加多。自晋道安法师。至唐智升。作为目录图经。盖十余家。今大藏诸经。犹以升法师开元释教录为准。后人但增宗鉴录。法苑珠林。于下藏之外。如四卷金光明经摩诃衍论。及此土证道歌。尚多有不入藏者。我国家尝命宰辅为译经润文使。所以流通佛法至矣。将未有一人继升之。后翻译久远。流传散亡。真赝相乘。无所放据。可重叹也。云虽老矣。尚勉之哉。绍兴丁丑重午日序。

雪山大士。求半偈而施身。法爱梵志。敬四句而析骨。久沈苦海今遇慈舟。秉志竭诚采经集论。宜安像前烧香礼拜。息尘劳之杂念。游般若之法林。终卷掩帙摄心静坐。照元明之本体。复常寂之性原。虽万有以施为。然一无而亦绝。无机子法云奉勉。

翻译名义集卷第一
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音虽似别。义则大同。宋僧传云。如翻锦绣背面俱华。但左右不同耳。译之言易也。谓以所有。易其所无。故以此方之经。而显彼土之法。周礼掌四方之语。各有其官。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今通西言而云译者。盖汉世多事北方。而译官兼善西语。故摩腾始至。而译四十二章。因称译也。言名义者。能诠曰名。所以为义。能诠之名。胡梵音别。自汉至隋。皆指西域以为胡国。唐有彦琮法师。独分胡梵。葱岭已西。并属梵种。铁门之左。皆曰胡乡。言梵音者。劫初廓然。光音天神降为人祖。宣流梵音。故西域记云。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寓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中印度。特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音同。气韵清亮。为人轨则。

或问。玄奘三藏义净法师。西游梵国。东译华言。指其古翻。证曰旧讹。岂可初地龙树论梵音而不亲(如以耆阇名鹫。掘名头。奘云讹也。今云姞栗罗矩吒)。三贤罗什译秦言而未正(什译罗睺罗为覆障。奘译罗怙罗为执日)。既皆纰缪。安得感通。泽及古今福资幽显。今试释曰。秦楚之国。笔聿名殊。殷夏之时。文质体别。况其五印度别千载日遥。时移俗化。言变名迁。遂致梁唐之新传。乃殊秦晋之旧译。苟能晓意。何必封言。设筌虽殊。得鱼安别。法云十岁无知。三衣滥服。后学圣教。殊昧梵言。由是思义思类。随见随录。但经论文散。疏记义广。前后添削。时将二纪。编成七卷六十四篇。十号三身。居然列目。四洲七趣。灿尔在掌。免检阅之劳。资诚证之美。但愧义天弥广。管见奚周。教海幽深。蠡测焉尽。其诸鈌疑。倾俟博达者也。时大宋绍兴十三年。岁次癸亥。仲秋晦日。居弥陀院。扶病云尔。

十种通号第一 诸佛别名第二 通别三身第三 释尊别名第四 三乘通号第五 菩萨别名第六 度五比丘第七 十大弟子第八 总诸声闻第九 宗释论主第十 宗翻译主第十一 七众弟子第十二 僧伽众名第十三。

十种通号第一
福田论叙三宝曰。功成妙智。道登圆觉佛也。玄理幽微。正教精诚法也。禁戒守真威仪出俗僧也。皆是四生导首。六趣舟航。故名为宝。无机子问曰。如涅槃云。诸佛所师。所谓法也。则应立教举法为初。何缘垂训佛居先耶。释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有能演之功。法无自显之力。犹若伏藏藉人指出。故初称佛。然后示法。佛有无量德。亦有无量名。故今此集。先列十号。言十号者。一仿同先迹号。二堪为福田号。三遍知法界号。四果显因德号。五妙往菩提号。六达伪通真号。七摄化从道号。八应机授法号。九觉悟归真号。十三界独尊号。

梵语多陀阿伽陀。亦云怛闼阿竭。后秦翻为如来。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此以法身释。转法轮论云。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以报身释。成实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此约应身释。

阿罗诃。秦云应供。大论云。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亦翻杀贼。又翻不生。观经疏云。天竺三名相近。阿罗诃翻应供。阿罗汉翻无生。阿卢汉翻杀贼。

三藐三佛陀。亦云三耶三菩。秦言正遍知。大论云。是言正遍知一切法。什师言。正遍觉也。言法无差故言正。智无不周故言遍。出生死梦故言觉。妙宗云。此之三号。即召三德。今就所观义当三谛。正遍知即般若真谛也。应供即解脱俗谛也。如来即法身中谛也。故维摩云。阿难若我广说此三句义。汝以劫寿不能尽受。

鞞侈遮罗那三般那。秦言明行足。大论云。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三乘虽得三明。明不满足。佛悉满足。是为异也。

修伽陀。秦言好去。大论云。于种种诸深三摩提无量智慧中去。或名修伽度。此云善逝。菩萨地持经云。第一上升。永不复还。故名善逝。

路伽惫。大论云。是名知世间。知二种世间。一众生。二非众生。及如实相。知世间果。世间因。出世间灭。出世间道。地持经云。知世间众生界。一切种烦恼。及清净。名世间解。

阿耨多罗。秦云无上。大论云。如诸法中涅槃无上。众生中佛亦无上。地持经云。唯一丈夫名无上士。大经云。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

富楼沙昙藐娑罗提。秦云可化丈夫调御师。大论云。佛以大慈大智故。有时软美语。有时苦切语。有时杂语。令不失道。若言佛为女人调御师。为不尊重。若说丈夫一切都摄。

舍多提婆魔[少/兔]舍喃。此云天人教师。大论云。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人随教行。又云。度余道众生者少。度天人众生者多。

佛陀。大论云。秦言知者。知过去未来现在众生非众生数。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后汉郊祀志云。汉言觉也。觉具三义。一者自觉。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运无缘慈度有情界。三者觉行圆满。穷原极底。行满果圆故。华严云。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肇师云。生死长寝莫能自觉。自觉觉彼者。其唯佛也。妙乐记云。此云知者觉者。对迷名知。对愚说觉。佛地论云。具一切智一切种智。离烦恼障及所知障。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莲华开。故名为佛。

路迦那也。大论云。翻世尊。成论云。具上九号。为物钦重。故曰世尊。天上人间所共尊故。此十号义。若总略释。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三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三聚名佛。具兹十德。名世间尊。涅槃疏云。阿含及成论。合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一号。故至世尊十数方满。涅槃及大论。开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两号。而辅行云。大论合无上士调御丈夫。以为一句。此文误也。学者详之。

婆伽婆。应法师云。薄伽梵总众德。至尚之名也。大论云。一名有德。二名巧分别诸法。三名有名声。无有得名声如佛者。四能破淫怒痴。新云薄伽梵。名具六义。佛地论曰。薄伽梵声。依六义转。一自在。二炽盛。三端严。四名称。五吉祥。六尊贵。颂曰。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德义圆满。是故彰名薄伽梵。其义云何。谓如来永不系属诸烦恼。故具自在义。猛焰智火所烧炼故。具炽盛义。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庄饰故。具端严义。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具名称义。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具吉祥义。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废故。具尊贵义。唐奘法师明五种不翻。一秘密故不翻。陀罗尼是。二多含故不翻。如薄伽梵含六义故。三此无故不翻。如阎浮树。四顺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实可翻之。但摩腾已来存梵音故。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令人生敬是故不翻。

诸佛别名第二
仰则真法俯立俗号。名虽各异。义亦互通。故法苑云。如释迦翻能仁。岂有一佛非能仁也。阿弥陀云无量寿。岂有一佛非长寿也。但以逗机设化。随世建立。题名。则功能虽殊。显义。乃力用齐等。方知三世无量之名。具显诸佛无量之德也。

释迦文。净名疏云。天竺语释迦为能。文为儒。义名能儒。大论云。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名大光明。尔时有佛名释迦文。弟子名舍利弗目伽连阿难。佛与弟子俱到瓦师舍一宿。尔时瓦师。布施草座灯明石蜜浆。便发愿言。我于当来作佛如今佛名。弟子名字。亦如今佛。优婆塞戒经云。我于释迦。最初发心。于迦叶佛。满三僧祗。须知三祗正满。在于胜观。今言迦叶兼百劫故。大论云。初阿僧只中心不自知我当作佛不作佛。二阿僧只中心虽能知我必作佛。而口不称我当作佛。三阿僧只中。了知得佛。口自发言。无所畏难。我于来世。当得作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刺那尸弃佛。为初阿僧只。是中菩萨。永离女人身。从刺那尸弃佛。至燃灯佛。为二阿僧只。是时菩萨。七枝青莲华。供养燃灯佛。敷鹿皮衣。布发掩泥。便授其记。汝当作佛。名释迦牟尼。从燃灯佛。至毗婆尸。为三僧只。过三僧只。种三十二相业。

罽那尸弃。名出俱舍大论。则名刺那尸弃。此云宝髻。亦云宝顶。吾佛世尊初僧只满时。值此佛。与七佛中第二尸弃。隔二僧只。先达谓同。故今辩异。

提洹竭或云提和竭罗。此云燃灯。大论云。太子生时。一切身边。光如灯故。故云燃灯。以至成佛。亦名燃灯。镫字说文从金。徐铉云。锭中置烛故谓之灯。声类云。有足曰锭。无足曰灯。故瑞应经。翻为锭光。摭华云。锭音定。灯属也。古来翻译。回文不同。或云燃灯。或云锭光。语异义同。故须从金。释尊修行。名儒童时。二僧只满。遇燃灯佛。得受记莂。

毗婆尸。亦名维卫。此云胜观。俱舍云。三无数劫满。逆次逢胜观。燃灯。宝髻佛。初释迦牟尼。此由释尊于胜观佛初种相好。故毗婆尸为七佛首。以赞弗沙精进力故。超九大劫故至于今。过九十一大劫也。

尸弃。亦名式弃。大论翻火依。佛名经。过三千劫。

毗舍浮。翻遍一切自在。药王药上经云。庄严劫中最后一佛。

俱留孙。此云所应断。又翻作用庄严。贤劫第九减六万岁。出成佛道。为千佛首。

拘那含牟尼此云金寂。大论名迦那迦牟尼。秦言金仙人。四万岁时出现阎浮。

迦叶波。此云饮光。二万岁时出成正觉。至百岁时。释迦牟尼。居兜率天。四种观世。故大论云。一者观时。人寿百岁佛出时到。二观土地。诸国常在中国生故。三观种姓。刹利种姓。势力大。婆罗门种。智慧大。随时所贵。佛于中生。四观生处。何等母人。能怀那罗延力菩萨。亦能自护净戒。如是观竟。唯中国迦毗罗婆。净饭王垢能怀菩萨。如是思惟已。于兜率天下。不失正慧。入于母胎。

弥勒。西域记云。梅哩丽耶。唐云慈氏。即姓也。旧曰弥勒。讹也。什曰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婆罗门子。净名疏云。有言从姓立名。今谓非姓恐是名也。何者。弥勒此翻慈氏。过去为王名昙摩流支。慈育国人。自尔至今。常名慈氏。始阿逸多。此云无能胜。有言阿逸多。是名既不亲见正文。未可定执。观下生经云。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曰弥勒。

袍休兰罗。汉言大宝。即多宝佛。出萨云分陀利经。

弗沙。正名富沙。清凉云。亦云勃沙。此云增盛。明达胜义故也。亦底沙。亦云提舍。此翻明。又云说度。说法度人也。什师解弗沙菩萨云。二十八宿中鬼星名也。生时相应鬼宿。因以为名。或名沸星。或名孛星。

楼夷亘罗。清净平等觉经。翻世饶王。无量寿经。翻世自在王。

昙摩迦。此翻法藏比丘。乃无量寿行因时名阿弥陀。清净平等觉经。翻无量清净佛。无量寿经。翻无量寿佛。称赞净土经云。其中世尊。名无量寿及无量光。

阿閦。净名经云。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疏云阿之言无。閦之言动。

刺那那伽罗。此云宝积。以无漏根力觉道等法宝集故。名为宝积。问若尔一切佛皆应号宝积。答但此佛即以此宝为名。

楼至。此翻啼泣。又名卢遮亦名鲁支。此翻爱乐。

鞞恕婆附。大论云。秦言一切胜。

提和罗耶。晋言天人王。佛授调达。作佛之号。

须扇多。亦云须扇头。此云甚净。弟子未熟。便入涅槃。留化佛一劫。

通别三身第三(别标释迦通贯诸佛)
万汇沉迷居三道而流转。十力超悟证三身为圆通。由是三谛一境合名法身。此彰一性也。三智一心合名报身。三脱一体合名应身。此显二修也。以斯定慧互严。致使法身圆显境智冥合。应物现形。三身明矣。

毗卢遮那。辅行曰。此云遍一切处。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唯识论云。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光明玄云。法名可轨。诸佛轨之。而得成佛。故经言。诸佛所师所谓法也。摩诃衍论云。克其法身真实自体。湛湛绝虑。寂寂名断。能为色相作所依止。今问。寂寂名断安名法身。答法实无名。为机诠辩。召寂寂体。强称法身。问湛湛之体。当同太虚。答凡所有相皆是非相。觉五音如谷响。知实无声。了万物如梦形。见皆非色。空有不二。中道昭然。不可闻无谓空断绝。

卢舍那贤首。梵网疏云。梵本卢舍那此云光明遍照。照有二义。一内以智光。照真法界。此约自受用义。二外以身光。照应大机。此约他受用义。净觉。杂编云卢舍那。宝梁经翻为净满。以诸恶都尽故云净。众德悉圆故云满。此多从自受用报得名。或翻光明遍照。此多从他受用报为目。若论色心皆得净满。身智俱有光明。则二名并通自他受用也。唯识论云。二受用身此有二种。一自受用身。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习无量福德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又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二他受用身。由平等智示现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菩萨。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合此二身。名曰报身。摩诃衍云。所言报身者。具胜妙因受极乐果。自然自在决定安乐。远离苦相。故名为报。

释迦牟尼。摭华云。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悲智兼运立此嘉称。发轸云。本起经。翻释迦为能仁。本行经。译牟尼为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姓从慈悲利物。字取智慧冥理。以利物故。不住涅槃。以冥理故不住生死。长水云。寂者现相无相。默者示说无说。此则即真之应也。能仁是姓者。长阿含云。昔有轮王姓甘蔗氏。听次妃之谮。摈四太子。至雪山北自立城居。以德归人。不数年间。郁为强国。父王悔忆。遣使往召。四子辞过不还。父王三叹。我子释迦。因此命氏。又云住直树林。又号释迦。既于林立国。即以林为姓。此以释迦翻为直林。寂默是字者。本行经云。又诸释种立性。憍慢多言。及见太子。悉皆默然。王云宜字牟尼。称赞净土经名释迦寂静。又释迦牟尼。翻度沃焦。如旧华严名字品。及十住婆沙所列。大海有石。其名曰焦。万流沃之。至石皆竭。所以大海水不增长。众生流转犹如焦石。五欲沃之而无厌足。唯佛能度故此为名。释迦牟尼属应身也。摩诃衍云。所言应者随顺根机而不相违。随时随处随趣出现。非安乐相故名为应。而此应身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故召释迦牟尼。名千百亿化身也。唯识论云。三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来登地菩萨及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若就应身。开出变化。则成四身。以现同始终名应。无而欻有名化。然此三身之法。或执即义名失三身。或执离义相乖一体。今约三义。通而辨之。一者体用。智与体冥。能起大用。自报上冥法性体名真身。他报下赴机缘用名应身。故光明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而观世音普门示现。令无涯人获乎冥显两种利益者由此二身也。二者权实。权名权暂。实谓实录。以施权故。从胜起劣。三佛离明。以显实故从劣起胜。祗是一身故曰。吾今此身即是法身。又云。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是知顺机则权设三身。就应乃实唯一佛也。三者事理。观经疏云。佛本无身无寿。亦无于量。随顺世间。而论三身。是则仰观至理。本实无形。俯随物机。迹垂化事。犹明镜也。像体本虚。若水月焉影元非实。苟于迹事。而起封执。则同痴猴堕井而死。学出世法。宜诫之哉。

释尊姓字第四
世本云。言姓即在上。言氏即在下。西域记云。姓者所以系统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也。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刹帝利王种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吠奢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戎陀罗农人也。肆力畴垄。勤身稼穑。智度论云。随时所尚。佛生其中。释迦出刚强之世。托王种以振威。迦叶生善顺之时居净行以标德。故佛诸文姓有六种。一瞿昙。二甘蔗。三日种。四释迦。五舍夷。六刹利。今具释之。

瞿昙。或憍昙弥。或俱谭。西域记云。乔答摩。旧云瞿昙。讹略也。古翻甘蔗。泥土等。南山曰非也。瞿昙星名。从星立称。至于后代。改姓释迦。慈恩云。释迦之群望也。文句曰。瞿昙此云纯淑。应法师翻为地最胜。谓除天外人类中此族最胜。如十二游经明。阿僧祗时。大茅草王。舍位付臣。师婆罗门。遂受其姓。名小瞿昙。仁贤劫初。识神托生。立瞿昙姓。故知瞿昙。远从过去近自民主。二姓甘蔗者菩萨本行经云。大茅草王得成王仙。寿命极长。老不能行。时诸弟子。出求饮食。以笼盛仙。悬树枝上。猎师遥见。谓鸟便射。滴血于地。生二甘蔗。日炙开剖。一出童男一出童女。占相师立男名善生。即灌其顶。名甘蔗王。女名善贤。为第一妃。三姓日种者。本行经云。又以日炙甘蔗出故亦名日种。四姓释迦。具三身篇。

舍夷。文句云。舍夷者贵姓也。此名讹略。正云奢夷耆耶。本行经云。以住释迦大树蓊郁枝条之林。是故名为奢夷耆耶。此以其处而立于姓。故国名舍夷。

刹帝利。肇曰王种也。秦言田主。劫初人食地味。转食自然粳米。后人情渐伪各有封殖。遂立有德处平分田。此王者之始也。故相承为名。为其尊贵自在强暴快意不能忍和也。什曰。梵音中含二义。一言忍辱。二言能嗔。言此人有大力势。能大嗔恚。忍受苦痛。刚强难伏。因以为姓。

萨婆悉达。唐言顿吉。太子生时。诸吉祥瑞。悉皆具故大论翻为成利。西域记云。萨婆曷剌他悉陀。唐言一切义成。旧云悉达。讹也。此乃世尊小字耳。

摩纳缚迦。或号摩那婆。瑞应翻为儒童。本行翻为云童。又云善慧。又翻年少净行。燃灯佛时为菩萨号。今问瑞应明昔为摩纳献燃灯华。诸文引此证二僧只。何故妙玄证通行因耶。答经中既云。得不起法忍。三藏由伏惑故。无此法忍故证通教。而诸文中证二僧祗者。以瑞应是三藏故。净名疏中义以初祗为伏。二三只为顺。百劫为无生。三十四心为寂灭故。诸文中证二僧祗。发轸问若通别圆妙玄何故判为通教。答非但通二亦通三藏。随教所说。浅深不同。一往瑞应多属通义。以得忍故。异前三藏。不说行因不思议相。异后别圆。况复若判属通必兼后二。又云。余经说遇燃灯是八地。正是通教辟支佛地。

内学智慧-世界内学智慧学会官方网站

翻译名义集卷第一

翻译名义集卷第一

宋姑苏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编

翻译名义序

宋唯心居士荆溪周敦义述

  余阅大藏。尝有意效崇文总目。撮取诸经要义。以为内典总目。见诸经中每用梵语。必搜检经教。具所译音义表而出之。别为一编然未及竟而显亲深老。示余平江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所编翻译名义。余一见而喜曰。是余意也。他日总目成。别录可置矣已。而过平江。云遂来见。愿求叙引。余谓此书不惟有功于读佛经者。亦可护谤法人意根。唐奘法师论五种不翻。一秘密故。如陀罗尼。二含多义故。如薄伽梵具六义。三此无故。如阎净树。中夏实无此木。四顺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腾以来常存梵音。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而七迷之作。乃谓释迦牟尼此名能仁。能仁之义位卑周孔。阿耨菩提。名正遍知。此土老子之教先有。无上正真之道无以为异。菩提萨埵。名大道心众生。其名下劣。皆掩而不翻。夫三宝尊称。译人存其本名。而肆为谤毁之言。使见此书。将无所容其啄矣。然佛法入中国。经论日以加多。自晋道安法师。至唐智升。作为目录图经。盖十余家。今大藏诸经。犹以升法师开元释教录为准。后人但增宗鉴录。法苑珠林。于下藏之外。如四卷金光明经摩诃衍论。及此土证道歌。尚多有不入藏者。我国家尝命宰辅为译经润文使。所以流通佛法至矣。将未有一人继升之。后翻译久远。流传散亡。真赝相乘。无所放据。可重叹也。云虽老矣。尚勉之哉。绍兴丁丑重午日序。

雪山大士。求半偈而施身。法爱梵志。敬四句而析骨。久沈苦海今遇慈舟。秉志竭诚采经集论。宜安像前烧香礼拜。息尘劳之杂念。游般若之法林。终卷掩帙摄心静坐。照元明之本体。复常寂之性原。虽万有以施为。然一无而亦绝。无机子法云奉勉。

翻译名义集卷第一
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音虽似别。义则大同。宋僧传云。如翻锦绣背面俱华。但左右不同耳。译之言易也。谓以所有。易其所无。故以此方之经。而显彼土之法。周礼掌四方之语。各有其官。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今通西言而云译者。盖汉世多事北方。而译官兼善西语。故摩腾始至。而译四十二章。因称译也。言名义者。能诠曰名。所以为义。能诠之名。胡梵音别。自汉至隋。皆指西域以为胡国。唐有彦琮法师。独分胡梵。葱岭已西。并属梵种。铁门之左。皆曰胡乡。言梵音者。劫初廓然。光音天神降为人祖。宣流梵音。故西域记云。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寓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中印度。特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音同。气韵清亮。为人轨则。

或问。玄奘三藏义净法师。西游梵国。东译华言。指其古翻。证曰旧讹。岂可初地龙树论梵音而不亲(如以耆阇名鹫。掘名头。奘云讹也。今云姞栗罗矩吒)。三贤罗什译秦言而未正(什译罗睺罗为覆障。奘译罗怙罗为执日)。既皆纰缪。安得感通。泽及古今福资幽显。今试释曰。秦楚之国。笔聿名殊。殷夏之时。文质体别。况其五印度别千载日遥。时移俗化。言变名迁。遂致梁唐之新传。乃殊秦晋之旧译。苟能晓意。何必封言。设筌虽殊。得鱼安别。法云十岁无知。三衣滥服。后学圣教。殊昧梵言。由是思义思类。随见随录。但经论文散。疏记义广。前后添削。时将二纪。编成七卷六十四篇。十号三身。居然列目。四洲七趣。灿尔在掌。免检阅之劳。资诚证之美。但愧义天弥广。管见奚周。教海幽深。蠡测焉尽。其诸鈌疑。倾俟博达者也。时大宋绍兴十三年。岁次癸亥。仲秋晦日。居弥陀院。扶病云尔。

十种通号第一 诸佛别名第二 通别三身第三 释尊别名第四 三乘通号第五 菩萨别名第六 度五比丘第七 十大弟子第八 总诸声闻第九 宗释论主第十 宗翻译主第十一 七众弟子第十二 僧伽众名第十三。

十种通号第一
福田论叙三宝曰。功成妙智。道登圆觉佛也。玄理幽微。正教精诚法也。禁戒守真威仪出俗僧也。皆是四生导首。六趣舟航。故名为宝。无机子问曰。如涅槃云。诸佛所师。所谓法也。则应立教举法为初。何缘垂训佛居先耶。释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有能演之功。法无自显之力。犹若伏藏藉人指出。故初称佛。然后示法。佛有无量德。亦有无量名。故今此集。先列十号。言十号者。一仿同先迹号。二堪为福田号。三遍知法界号。四果显因德号。五妙往菩提号。六达伪通真号。七摄化从道号。八应机授法号。九觉悟归真号。十三界独尊号。

梵语多陀阿伽陀。亦云怛闼阿竭。后秦翻为如来。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此以法身释。转法轮论云。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以报身释。成实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此约应身释。

阿罗诃。秦云应供。大论云。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亦翻杀贼。又翻不生。观经疏云。天竺三名相近。阿罗诃翻应供。阿罗汉翻无生。阿卢汉翻杀贼。

三藐三佛陀。亦云三耶三菩。秦言正遍知。大论云。是言正遍知一切法。什师言。正遍觉也。言法无差故言正。智无不周故言遍。出生死梦故言觉。妙宗云。此之三号。即召三德。今就所观义当三谛。正遍知即般若真谛也。应供即解脱俗谛也。如来即法身中谛也。故维摩云。阿难若我广说此三句义。汝以劫寿不能尽受。

鞞侈遮罗那三般那。秦言明行足。大论云。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三乘虽得三明。明不满足。佛悉满足。是为异也。

修伽陀。秦言好去。大论云。于种种诸深三摩提无量智慧中去。或名修伽度。此云善逝。菩萨地持经云。第一上升。永不复还。故名善逝。

路伽惫。大论云。是名知世间。知二种世间。一众生。二非众生。及如实相。知世间果。世间因。出世间灭。出世间道。地持经云。知世间众生界。一切种烦恼。及清净。名世间解。

阿耨多罗。秦云无上。大论云。如诸法中涅槃无上。众生中佛亦无上。地持经云。唯一丈夫名无上士。大经云。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

富楼沙昙藐娑罗提。秦云可化丈夫调御师。大论云。佛以大慈大智故。有时软美语。有时苦切语。有时杂语。令不失道。若言佛为女人调御师。为不尊重。若说丈夫一切都摄。

舍多提婆魔[少/兔]舍喃。此云天人教师。大论云。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人随教行。又云。度余道众生者少。度天人众生者多。

佛陀。大论云。秦言知者。知过去未来现在众生非众生数。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后汉郊祀志云。汉言觉也。觉具三义。一者自觉。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运无缘慈度有情界。三者觉行圆满。穷原极底。行满果圆故。华严云。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肇师云。生死长寝莫能自觉。自觉觉彼者。其唯佛也。妙乐记云。此云知者觉者。对迷名知。对愚说觉。佛地论云。具一切智一切种智。离烦恼障及所知障。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莲华开。故名为佛。

路迦那也。大论云。翻世尊。成论云。具上九号。为物钦重。故曰世尊。天上人间所共尊故。此十号义。若总略释。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三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三聚名佛。具兹十德。名世间尊。涅槃疏云。阿含及成论。合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一号。故至世尊十数方满。涅槃及大论。开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两号。而辅行云。大论合无上士调御丈夫。以为一句。此文误也。学者详之。

婆伽婆。应法师云。薄伽梵总众德。至尚之名也。大论云。一名有德。二名巧分别诸法。三名有名声。无有得名声如佛者。四能破淫怒痴。新云薄伽梵。名具六义。佛地论曰。薄伽梵声。依六义转。一自在。二炽盛。三端严。四名称。五吉祥。六尊贵。颂曰。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德义圆满。是故彰名薄伽梵。其义云何。谓如来永不系属诸烦恼。故具自在义。猛焰智火所烧炼故。具炽盛义。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庄饰故。具端严义。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具名称义。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具吉祥义。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废故。具尊贵义。唐奘法师明五种不翻。一秘密故不翻。陀罗尼是。二多含故不翻。如薄伽梵含六义故。三此无故不翻。如阎浮树。四顺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实可翻之。但摩腾已来存梵音故。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令人生敬是故不翻。

诸佛别名第二
仰则真法俯立俗号。名虽各异。义亦互通。故法苑云。如释迦翻能仁。岂有一佛非能仁也。阿弥陀云无量寿。岂有一佛非长寿也。但以逗机设化。随世建立。题名。则功能虽殊。显义。乃力用齐等。方知三世无量之名。具显诸佛无量之德也。

释迦文。净名疏云。天竺语释迦为能。文为儒。义名能儒。大论云。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名大光明。尔时有佛名释迦文。弟子名舍利弗目伽连阿难。佛与弟子俱到瓦师舍一宿。尔时瓦师。布施草座灯明石蜜浆。便发愿言。我于当来作佛如今佛名。弟子名字。亦如今佛。优婆塞戒经云。我于释迦。最初发心。于迦叶佛。满三僧祗。须知三祗正满。在于胜观。今言迦叶兼百劫故。大论云。初阿僧只中心不自知我当作佛不作佛。二阿僧只中心虽能知我必作佛。而口不称我当作佛。三阿僧只中。了知得佛。口自发言。无所畏难。我于来世。当得作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刺那尸弃佛。为初阿僧只。是中菩萨。永离女人身。从刺那尸弃佛。至燃灯佛。为二阿僧只。是时菩萨。七枝青莲华。供养燃灯佛。敷鹿皮衣。布发掩泥。便授其记。汝当作佛。名释迦牟尼。从燃灯佛。至毗婆尸。为三僧只。过三僧只。种三十二相业。

罽那尸弃。名出俱舍大论。则名刺那尸弃。此云宝髻。亦云宝顶。吾佛世尊初僧只满时。值此佛。与七佛中第二尸弃。隔二僧只。先达谓同。故今辩异。

提洹竭或云提和竭罗。此云燃灯。大论云。太子生时。一切身边。光如灯故。故云燃灯。以至成佛。亦名燃灯。镫字说文从金。徐铉云。锭中置烛故谓之灯。声类云。有足曰锭。无足曰灯。故瑞应经。翻为锭光。摭华云。锭音定。灯属也。古来翻译。回文不同。或云燃灯。或云锭光。语异义同。故须从金。释尊修行。名儒童时。二僧只满。遇燃灯佛。得受记莂。

毗婆尸。亦名维卫。此云胜观。俱舍云。三无数劫满。逆次逢胜观。燃灯。宝髻佛。初释迦牟尼。此由释尊于胜观佛初种相好。故毗婆尸为七佛首。以赞弗沙精进力故。超九大劫故至于今。过九十一大劫也。

尸弃。亦名式弃。大论翻火依。佛名经。过三千劫。

毗舍浮。翻遍一切自在。药王药上经云。庄严劫中最后一佛。

俱留孙。此云所应断。又翻作用庄严。贤劫第九减六万岁。出成佛道。为千佛首。

拘那含牟尼此云金寂。大论名迦那迦牟尼。秦言金仙人。四万岁时出现阎浮。

迦叶波。此云饮光。二万岁时出成正觉。至百岁时。释迦牟尼。居兜率天。四种观世。故大论云。一者观时。人寿百岁佛出时到。二观土地。诸国常在中国生故。三观种姓。刹利种姓。势力大。婆罗门种。智慧大。随时所贵。佛于中生。四观生处。何等母人。能怀那罗延力菩萨。亦能自护净戒。如是观竟。唯中国迦毗罗婆。净饭王垢能怀菩萨。如是思惟已。于兜率天下。不失正慧。入于母胎。

弥勒。西域记云。梅哩丽耶。唐云慈氏。即姓也。旧曰弥勒。讹也。什曰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婆罗门子。净名疏云。有言从姓立名。今谓非姓恐是名也。何者。弥勒此翻慈氏。过去为王名昙摩流支。慈育国人。自尔至今。常名慈氏。始阿逸多。此云无能胜。有言阿逸多。是名既不亲见正文。未可定执。观下生经云。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曰弥勒。

袍休兰罗。汉言大宝。即多宝佛。出萨云分陀利经。

弗沙。正名富沙。清凉云。亦云勃沙。此云增盛。明达胜义故也。亦底沙。亦云提舍。此翻明。又云说度。说法度人也。什师解弗沙菩萨云。二十八宿中鬼星名也。生时相应鬼宿。因以为名。或名沸星。或名孛星。

楼夷亘罗。清净平等觉经。翻世饶王。无量寿经。翻世自在王。

昙摩迦。此翻法藏比丘。乃无量寿行因时名阿弥陀。清净平等觉经。翻无量清净佛。无量寿经。翻无量寿佛。称赞净土经云。其中世尊。名无量寿及无量光。

阿閦。净名经云。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疏云阿之言无。閦之言动。

刺那那伽罗。此云宝积。以无漏根力觉道等法宝集故。名为宝积。问若尔一切佛皆应号宝积。答但此佛即以此宝为名。

楼至。此翻啼泣。又名卢遮亦名鲁支。此翻爱乐。

鞞恕婆附。大论云。秦言一切胜。

提和罗耶。晋言天人王。佛授调达。作佛之号。

须扇多。亦云须扇头。此云甚净。弟子未熟。便入涅槃。留化佛一劫。

通别三身第三(别标释迦通贯诸佛)
万汇沉迷居三道而流转。十力超悟证三身为圆通。由是三谛一境合名法身。此彰一性也。三智一心合名报身。三脱一体合名应身。此显二修也。以斯定慧互严。致使法身圆显境智冥合。应物现形。三身明矣。

毗卢遮那。辅行曰。此云遍一切处。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唯识论云。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光明玄云。法名可轨。诸佛轨之。而得成佛。故经言。诸佛所师所谓法也。摩诃衍论云。克其法身真实自体。湛湛绝虑。寂寂名断。能为色相作所依止。今问。寂寂名断安名法身。答法实无名。为机诠辩。召寂寂体。强称法身。问湛湛之体。当同太虚。答凡所有相皆是非相。觉五音如谷响。知实无声。了万物如梦形。见皆非色。空有不二。中道昭然。不可闻无谓空断绝。

卢舍那贤首。梵网疏云。梵本卢舍那此云光明遍照。照有二义。一内以智光。照真法界。此约自受用义。二外以身光。照应大机。此约他受用义。净觉。杂编云卢舍那。宝梁经翻为净满。以诸恶都尽故云净。众德悉圆故云满。此多从自受用报得名。或翻光明遍照。此多从他受用报为目。若论色心皆得净满。身智俱有光明。则二名并通自他受用也。唯识论云。二受用身此有二种。一自受用身。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习无量福德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又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二他受用身。由平等智示现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菩萨。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合此二身。名曰报身。摩诃衍云。所言报身者。具胜妙因受极乐果。自然自在决定安乐。远离苦相。故名为报。

释迦牟尼。摭华云。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悲智兼运立此嘉称。发轸云。本起经。翻释迦为能仁。本行经。译牟尼为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姓从慈悲利物。字取智慧冥理。以利物故。不住涅槃。以冥理故不住生死。长水云。寂者现相无相。默者示说无说。此则即真之应也。能仁是姓者。长阿含云。昔有轮王姓甘蔗氏。听次妃之谮。摈四太子。至雪山北自立城居。以德归人。不数年间。郁为强国。父王悔忆。遣使往召。四子辞过不还。父王三叹。我子释迦。因此命氏。又云住直树林。又号释迦。既于林立国。即以林为姓。此以释迦翻为直林。寂默是字者。本行经云。又诸释种立性。憍慢多言。及见太子。悉皆默然。王云宜字牟尼。称赞净土经名释迦寂静。又释迦牟尼。翻度沃焦。如旧华严名字品。及十住婆沙所列。大海有石。其名曰焦。万流沃之。至石皆竭。所以大海水不增长。众生流转犹如焦石。五欲沃之而无厌足。唯佛能度故此为名。释迦牟尼属应身也。摩诃衍云。所言应者随顺根机而不相违。随时随处随趣出现。非安乐相故名为应。而此应身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故召释迦牟尼。名千百亿化身也。唯识论云。三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来登地菩萨及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若就应身。开出变化。则成四身。以现同始终名应。无而欻有名化。然此三身之法。或执即义名失三身。或执离义相乖一体。今约三义。通而辨之。一者体用。智与体冥。能起大用。自报上冥法性体名真身。他报下赴机缘用名应身。故光明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而观世音普门示现。令无涯人获乎冥显两种利益者由此二身也。二者权实。权名权暂。实谓实录。以施权故。从胜起劣。三佛离明。以显实故从劣起胜。祗是一身故曰。吾今此身即是法身。又云。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是知顺机则权设三身。就应乃实唯一佛也。三者事理。观经疏云。佛本无身无寿。亦无于量。随顺世间。而论三身。是则仰观至理。本实无形。俯随物机。迹垂化事。犹明镜也。像体本虚。若水月焉影元非实。苟于迹事。而起封执。则同痴猴堕井而死。学出世法。宜诫之哉。

释尊姓字第四
世本云。言姓即在上。言氏即在下。西域记云。姓者所以系统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也。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刹帝利王种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吠奢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戎陀罗农人也。肆力畴垄。勤身稼穑。智度论云。随时所尚。佛生其中。释迦出刚强之世。托王种以振威。迦叶生善顺之时居净行以标德。故佛诸文姓有六种。一瞿昙。二甘蔗。三日种。四释迦。五舍夷。六刹利。今具释之。

瞿昙。或憍昙弥。或俱谭。西域记云。乔答摩。旧云瞿昙。讹略也。古翻甘蔗。泥土等。南山曰非也。瞿昙星名。从星立称。至于后代。改姓释迦。慈恩云。释迦之群望也。文句曰。瞿昙此云纯淑。应法师翻为地最胜。谓除天外人类中此族最胜。如十二游经明。阿僧祗时。大茅草王。舍位付臣。师婆罗门。遂受其姓。名小瞿昙。仁贤劫初。识神托生。立瞿昙姓。故知瞿昙。远从过去近自民主。二姓甘蔗者菩萨本行经云。大茅草王得成王仙。寿命极长。老不能行。时诸弟子。出求饮食。以笼盛仙。悬树枝上。猎师遥见。谓鸟便射。滴血于地。生二甘蔗。日炙开剖。一出童男一出童女。占相师立男名善生。即灌其顶。名甘蔗王。女名善贤。为第一妃。三姓日种者。本行经云。又以日炙甘蔗出故亦名日种。四姓释迦。具三身篇。

舍夷。文句云。舍夷者贵姓也。此名讹略。正云奢夷耆耶。本行经云。以住释迦大树蓊郁枝条之林。是故名为奢夷耆耶。此以其处而立于姓。故国名舍夷。

刹帝利。肇曰王种也。秦言田主。劫初人食地味。转食自然粳米。后人情渐伪各有封殖。遂立有德处平分田。此王者之始也。故相承为名。为其尊贵自在强暴快意不能忍和也。什曰。梵音中含二义。一言忍辱。二言能嗔。言此人有大力势。能大嗔恚。忍受苦痛。刚强难伏。因以为姓。

萨婆悉达。唐言顿吉。太子生时。诸吉祥瑞。悉皆具故大论翻为成利。西域记云。萨婆曷剌他悉陀。唐言一切义成。旧云悉达。讹也。此乃世尊小字耳。

摩纳缚迦。或号摩那婆。瑞应翻为儒童。本行翻为云童。又云善慧。又翻年少净行。燃灯佛时为菩萨号。今问瑞应明昔为摩纳献燃灯华。诸文引此证二僧只。何故妙玄证通行因耶。答经中既云。得不起法忍。三藏由伏惑故。无此法忍故证通教。而诸文中证二僧祗者。以瑞应是三藏故。净名疏中义以初祗为伏。二三只为顺。百劫为无生。三十四心为寂灭故。诸文中证二僧祗。发轸问若通别圆妙玄何故判为通教。答非但通二亦通三藏。随教所说。浅深不同。一往瑞应多属通义。以得忍故。异前三藏。不说行因不思议相。异后别圆。况复若判属通必兼后二。又云。余经说遇燃灯是八地。正是通教辟支佛地。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内学智慧 » 翻译名义集卷第一

世界内学智慧学会

英文简称(WEMPA),总部设在香港,是经香港特区政府批准成立的非盈利性质的社会团体。 我们的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地内学智慧的研修与推广发展,在内学研修的发展方向和内典文化传播方面进行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关于WEMPA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