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16
速度(字/分钟)
1
倒计时
3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镜像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二

唐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六度篇第八十五之三
持戒部第二(此别三部)
述意部 劝持部 引证部。

述意部第一
窃闻。戒是人师道俗咸奉。心为业主。凡圣俱制。良由三宝所资四生同润。故经曰。正法住正法灭。意在兹乎。是以持戒为德。显自大经。性善可崇。明乎大论。戒复方之日月。譬若宝珠。义等涂香。事同惜水。越度大海。号曰牢船。生长善牙。又称平地。是以菩萨禀受微尘不缺。罗汉护持纤芥无犯。宁当抱渴而死弗饮水虫。乃可被系而终无伤草叶。书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言行忠信。战战兢兢。岂可放纵心马不加辔勒。驰骋情猿都无制锁。浮囊既毁前路何期。德瓶已破胜缘长绝。或复要聚恶人朋结凶党。更相扇动备造愆瑕。无惭无愧。不羞不耻。日更增甚。转复沉浮。似若葶苈艾蒿枝叶皆苦诃梨果树遍体无甘。从明入闇无复出期。劫数既遥痛伤难忍。于是镬汤奔沸猛气冲天。炉炭赫曦爆声烈地。镕铜灌口则腹烂肝销。铜柱逼身则骨肉俱尽。宛转呜呼何可言念。如斯等苦寔由毁戒也。

劝持部第二
如大庄严论云。若能至心持戒乃至殁命得现果报。我昔闻。难提跋提城有优婆塞。兄弟二人。并持五戒。其弟尔时卒患胁痛气将欲绝。时医语之。食新杀狗肉。并使服酒所患必除。病者白言。其狗肉者为可于市买索食之。饮酒之事愿舍身命。终不犯戒而服于酒。其兄见弟极为困急。赍酒语弟。舍戒服酒。以疗其病。弟白兄言。我虽病急。愿舍我身命。不犯戒而饮此酒。即说偈言。

怪哉临命终  破我戒璎珞
以戒庄严身  不用殡葬具
人身既难得  遭值戒复难
愿舍百千命  不毁破禁戒
无量百千劫  时乃值遇戒
阎浮世界中  人身极难得
虽复得人身  值正法倍难
时复值法宝  愚者不知取
善能分别者  此事亦复难
戒宝入我手  云何复欲夺
乃是怨憎者  非我之所亲

兄闻是已。答其弟言。我以亲故不为沮坏。弟白兄言。非为亲爱乃是殁败。即说偈言。

我欲向胜处  毁戒令堕坠
舍戒乃如是  云何名亲爱
我勤习戒根  乃欲见劫夺
所持五戒中  酒戒最为重
今欲强毁我  不得名为亲

兄问弟言。云何以酒为戒根本耶。弟即说偈。以答兄言。

若于禁戒中  不尽心护持
便为违大悲  草头有酒滴
尚不敢尝触  以是故我知
酒是恶道因  在家修多罗
说酒之恶报  唯佛能分别
谁有能测量  佛说身口意
三业之恶行  唯酒为根本
复堕恶行中  往者优婆夷
以酒因缘故  遂毁余四戒
是名恶行数  酒为放逸根
不饮闭恶道  能获信乐心
去悭能舍财  首罗闻佛说
能获无量益  我都无异意
而欲毁犯者  略说而言之
宁舍百千命  不毁犯佛教
宁使身干枯  终不饮此酒
假使毁犯戒  寿命百千年
不如护禁戒  即时身命灭
决定能使差  我犹故不饮
况今不定知  为差为不差
作是决定心  心生大欢喜
即获见真谛  所患得消除

惟大智之人厌世修道。虽具持戒。内怀定慧。不现持相。内言实德。故华严经云。何等为离邪命戒。此菩萨不作持戒净相欲使他知内无实德现实德相。但持净戒一向求法。究竟萨婆若。何等为不起恶戒。此菩萨不自高贵言我持戒。见犯戒人亦不致呵令其忧恼。但一其心持清净戒。胜果克得不须疑惑。

又菩萨藏经云。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尸波罗蜜多故。获得十种清净尸罗。汝应知之。何等为十。一者于诸众生曾无损害。二者于他财物不行劫盗。三者于他妻妾远诸染习。四者于诸众生不兴欺诳。五者和合眷属无有乖离。六者于诸众生不起粗言。由能堪忍彼恶言故。七者远离绮语。凡有所言谛审说故。八者远诸贪著。于他受用无我所故。九者远离嗔恚。善能忍受粗言辱故。十者远离邪见。由不敬事诸余天仙及神鬼故。

又大宝积经云。第二持十善业戒者。有五事利益。一能制恶行。二能作善心。三能遮烦恼。四成就净心。五能增长戒。

若人善修不放逸行。八万四千无量戒品。悉皆在十善戒中。

又月灯三昧经云。佛言。若有菩萨能净持戒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满足一切智。二如佛所学而学。三智者不毁。四不退誓愿。五安住于行。六弃舍生死。七慕乐涅槃。八得无缠心。九得胜三昧。十不乏信财。

又六度集经云。复有四种持戒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持戒常演说法。二持戒常勤求法。三持戒正分别法。四持戒回向菩提。

引证部第三
如大庄严论说。我昔曾闻。有诸比丘与诸贾客入海采宝。既至海中船舫破坏。尔时有一年少比丘。捉得一枚版。上座比丘不得版故。将没水中。于时上座恐怖惶惧恐为水漂。语年少言。汝宁不忆佛所制戒。当敬上座。汝所得版应以与我。尔时年少即便思惟。如来世尊实有斯语。诸有利乐应先与上座。复作是念。我若以版用与上座必没水中。洄澓波浪大海之难。极为深广。我于今者命将不全。又我年少初始出家未得道果。以此为忧。我今舍身用济上座。正是其时。作是念已而说偈言。

我为自全济  为随佛语胜
无量功德聚  名称遍十方
躯命极鄙贱  云何违圣教
我今受佛戒  至死必坚持
为顺佛语故  奉版遗身命
若不为难事  终不获难果
我若持此版  必渡大海难
若不顺圣旨  将没生死海
我今没水死  虽死犹名胜
若舍佛所教  失于天人利
及以大涅槃  无上第一乐

说是偈已。即便舍版持与上座。既授版已。于时海神感其精诚。即接年少比丘置于岸上。海神合掌白比丘言。我今归依坚持戒者。汝今遭是厄难之事。能持佛戒。海神说偈报曰。

汝真是比丘  实是苦行者
号尔为沙门  汝实称斯名
由汝德力故  众伴及财宝
得免大海难  一切安隐出
汝言誓坚固  敬顺佛所说
汝是大胜人  能除众患难
我今当云何  而不加拥护
见谛能持戒  斯事不为难
凡夫不毁禁  此乃名希有
比丘处安隐  清净自谨慎
能不毁禁戒  此亦未为难
未获于道迹  处于大怖畏
舍己所爱命  护持佛教戒
难为而能为  此最为希有

又论云。我昔曾闻。有一比丘。次第乞食。至穿珠家立于门外。时彼珠师为于国王穿摩尼珠。比丘衣赤往映彼珠。其色红赤。彼穿珠师。即入其舍。为比丘取食。时有一鹅见珠赤色。其状似肉。即便吞之。珠师持食以施比丘。寻即觅珠不知所在。此珠价贵。珠师贫急语比丘言。得我珠耶。比丘恐杀鹅取珠。当设何计得免斯患。即说偈言。

我今护他命  身分受苦恼
更无余方便  唯以命代彼
若言他持去  此言复不可
说自得无过  不应作妄语
我今舍身命  为此鹅命故
故缘我护戒  因用成解脱

尔时珠师虽闻斯偈。语比丘言。若不见还汝徒受苦。终不相置。比丘即四向望无可恃怙。如鹿入围莫知所趣。比丘无救亦复如是。尔时比丘即自敛身端正衣服。彼人语比丘言。汝今与我斗耶。比丘答言。不共汝斗。我自共结使斗。又说偈言。

我舍身命时  堕地如干薪
当使人称美  为鹅能舍身
亦使于后人  皆生忧苦恼
而舍如此身  闻者劝精进
修行于真道  坚持于禁戒
有便毁禁者  愿乐于持戒

时穿珠师即加打棒。以两手并头并皆被缚。四向顾望莫知所告。而作是念。生死受苦皆应如是。又说偈言。

我于过去世  淫盗舍身命
如是不可数  羊鹿及六畜
舍身不可计  彼时虚受苦
为戒舍身命  胜于毁禁戒
假欲自拥护  会归于当灭
不如为持戒  为他护身命
舍此危脆身  以取解脱命
我著粪扫衣  乞食以为业
住止于树下  以何因缘故
乃当作盗贼  汝宜善观察

尔时珠师语比丘言。何用多语。遂加系缚。倍更挝打。以绳急绞耳眼口鼻尽皆血出。时彼鹅者即来食血。珠师嗔忿打鹅即死。比丘问言。此鹅死活。珠师答言。鹅今死活。何足故问。时彼比丘即向鹅所。见鹅既死洟泣不乐。即向鹅说偈言。

我受诸苦恼  望使此鹅活
今我命未绝  鹅在我前死
我望护汝命  受是极辛苦
何意汝先死  我果报不成

珠师问比丘言。鹅今于汝竟是何亲。愁恼乃尔。比丘答言。不满我愿所以不乐。珠师问言。欲作何愿。比丘以偈答言。

菩萨往昔时  舍身以贸鸽
我亦作是意  舍命欲代鹅
我得最胜心  欲全此鹅命
久住常安乐  由汝杀鹅故
心愿不满足

尔时比丘更具说已。珠师即开鹅腹而还得珠。既见珠已便举声号哭。语比丘言。汝护鹅命不惜于身。使我造此非法之事。即说偈言。

汝藏功德事  如似灰覆火
我以愚痴故  烧然数百身
汝于佛标相  极为甚相称
我以愚痴故  不能善观察
为痴火所烧  愿当暂留住
少听我忏悔  犹如脚跌者
按地还得起  南无清净行
南无坚持戒  遭是极苦难
不作毁缺行  不遇如是恶
持戒非希有  要当值此苦
能持禁戒者  是则名为难
为鹅身受苦  不犯于禁戒
此事实难有  忏悔既讫已
即放比丘还

又大庄严论说。有诸比丘。旷野中行。为贼劫掠。剥脱衣裳。时此群贼惧诸比丘往告聚落。尽欲杀害。贼中一人先曾出家。语同伴言。今者何为尽欲杀害。比丘之法不得伤草。今者以草系诸比丘。彼畏伤故终不能得四向驰告。贼即以草而系缚之。舍之而去。诸比丘等既被草缚。恐犯禁戒不得挽绝。身无衣服为日所炙。蚊虻蝇蚤之所唼娆。从旦被缚至于日夕。转到日没晦冥大暗。夜行禽兽交横驰走。甚可怖畏。有老比丘语诸年少。说偈诫言。

若有智慧者  能坚持禁戒
求人天涅槃  称意而获得
名称普闻知  一切咸供养
必得人天乐  亦获解脱果
伊罗钵龙王  以其毁禁戒
损伤树叶故  命终堕龙中
诸佛悉不记  彼得出龙时
能坚持禁戒  斯事为其难
戒相极众多  分别晓了难
如剑林棘丛  处中多伤毁
愚劣不堪任  护持如此戒

是诸比丘为苦所逼。不得屈伸及以转动。恐伤草命。唯当护戒至死不犯。即说偈言。

我等往昔来  造作众恶业
或得生人道  窃盗淫他妻
王法受刑戮  计算不能数
复受地狱苦  如是亦难计
或受畜生身  牛羊及鸡犬
獐鹿禽兽等  为他所杀害
丧身无崖限  未曾有少利
我等于今者  为护圣戒故
分舍是微命  必获大利益
我等今危厄  必定舍躯命
若当命终后  生天受快乐
若毁犯禁戒  现在恶名闻
为人所轻贱  命终堕恶道
今当共立要  于此至殁命
假使此日光  暴我身命干
我要持佛戒  终不中毁犯
假使遇恶兽  掴裂我身手
终不敢毁犯  释师子禁戒
我宁持戒死  不愿犯戒生

诸比丘等闻老比丘说是偈已。各正其身不动不摇。譬如大树无风之时枝叶不动。时彼国王遇出畋猎。渐渐游行至诸比丘所系之处。王遥见之心生疑惑。谓是露形尼揵子等。遣人往看。诸比丘等深生惭愧。障蔽其身使人审知释子沙门。何以知之。右肩黑故。即便还白言。大王。彼是沙门。非为尼揵。即说偈言。

王今应当知  彼为贼所劫
惭愧为草系  如钩制大象

于时大王闻是事已。深生疑怪。默作是念。我今宜往彼比丘所。作是念已。即说偈言。

青草用系手  犹如鹦鹉翅
又如祠天羊  不动亦不摇
虽知处危难  默住不伤草
如林为火焚  牦牛为尾死

说是偈已。往至其所。以偈问曰。

身体极丁壮  无病似有力
以何因缘故  草系不动摇
汝等岂不知  身自有力耶
为祝所迷惑  为是苦行耶
为自厌患身  愿速说其意

于是比丘。以偈答王曰。

守诸禁戒故  不敢挽顿绝
佛说诸草木  悉是鬼神宅
我等不敢违  是以不能绝
如似祝场中  为蛇画境界
以神祝力故  毒蛇不敢度
牟尼尊画界  我等不敢越
我等虽护命  会归于磨灭
愿以持戒死  终不犯戒生
有德及无德  俱共舍寿命
有德慧命存  并复有名称
无德丧慧命  亦复失名誉
我等诸沙门  以持戒为力
于戒为良田  能生诸功德
生天之梯蹬  名称之种子
得圣之桥津  诸利之首目
谁有智慧者  欲坏戒德瓶

尔时国王闻说偈已。心甚欢喜。即为比丘解草系缚。而说偈言。

善哉能坚持  释师子所说
宁舍己身命  护法不毁犯
我今亦归命  如是显大法
归依离热恼  牟尼解脱尊
坚持禁戒者  我今亦归命

感应缘(略引二验)
梁沙门释法聪 隋沙门释法充。

后南梁襄阳景空寺释法聪。南阳新野人。卓然神正性洁如玉。蔬藿是甘无求滋馔。因至襄阳伞盖山白马泉。筑室方丈。以为栖心之宅。入谷两所置兰若舍。今巡山者尚识故基焉。初梁晋安王承风来问。将至禅室。马骑相从。无故却退。王惭而返。夜感恶梦。后更再往。马退如故。王乃洁斋躬尽虔敬。方得进见。初至寺侧。但睹一谷猛火洞然。良久伫望。忽变为水。经停倾仰。时水灭堂现。以事相询。乃知尔时入水火定也。堂内所坐绳床两边。各有一虎。王不敢进聪乃以手按头著地。闭其两目召王令前。方得展礼。因告境内多弊虎灾。请聪救援。聪即入定。须臾有十七大虎来至便与受三归戒。敕勿犯暴百姓。又命弟子。以布系诸虎颈。满七日已当来于此。王至期日设斋众集。诸虎亦至。便与饮食解布。遂尔无害。其日将王临白马泉。内有白龟。就聪手中取食。谓王曰。此是雄龙。又临灵泉。有五色鲤鱼。亦就手食。云此是雌龙。王与群吏嗟赏其事。大施而旋。有凶左右数十壮人。夜来欲劫所施之物。遇虎哮吼遮遏其道。又见大人倚立禅室。傍有松树止到其膝。执金刚杵将有守护。竟夜回遑日午方返。王怪其来方以事首。遂表奏闻。初聪住禅堂。每有白鹿白雀驯服栖止。行往所及慈救为先。因见屠者驱猪百余头。聪三告曰。解脱首楞严。猪遂绳解散去。诸屠大怒。将事加手。并仡然不动。便归悔过罪。因断杀业。又于汉水渔人牵网。如前三告。引网不得。方复归心空网而返。又荆州苦旱。长沙寺遣僧至聪所请雨。使还大降。陂池皆满。后卒于江陵天宫寺。即是梁太初年也。其寺现有碑记。

隋江州庐山化城寺释法充。俗姓毕。九江人也。常诵法华大品。末住庐山半顶化城寺修定。自非僧事未尝安履。每劝僧众无以女人入寺。上损佛化下坠俗谣。然以寺基事重有不从者。充叹曰。生不值佛已是罪缘。正教不行义须早死。何虑方土不奉戒乎。遂于此山香炉峰。自投而下。誓粉身骨。用生净土。便于中虚头忽倒上。冉冉而下处于深谷。不损一毛。寺众不知。后有人上峰顶路望下。千有余仞闻人语声。就而寻之。乃是充也。身命犹存口诵如故。迎还至寺。僧感死谏为断女人。经于六年方乃卒也。时属隆暑尸不臭烂。时当开皇之末年也(右二验出唐高僧传)

忍辱部第三(此别四部)
述意部 劝忍部 忍德部 引证部。

述意部第一
盖闻。忍之为德最是尊上。持戒苦行所不能及。是以羼提比丘。被刑残而不恨。忍辱仙主。受割截而无嗔。且慈悲之道。救拔为先。菩萨之怀。愍恻为用。常应遍游地狱代其受苦。广度众生施以安乐。岂容微复触恼大生嗔恨。乃至恶眼出声惨颜厉色。遂相捶打便以杖加。或父子兄弟自相损害。朋友眷属反更侵伤。恶逆甚于鸱枭。含毒逾于蜂虿。所以历劫怨仇生生不绝也。

劝忍部第二
如菩萨藏经云。夫忿恚者。速能损害百千大劫所集善根。若能善根为嗔害已。复当经于百千大劫方始勤苦修行圣道。若如是者。阿耨菩提极难可得。是故我当被忍辱铠。以坚固力摧忿恚军。舍利子。我今为汝广说其事。我念过去。为大仙人。名修行处。时有恶魔。化作五百健骂丈夫。常寻逐我兴诸恶骂。昼夜去来行住坐卧僧坊静室聚落俗家。若在街衖。若空闲处。随我坐立。是诸化魔以粗恶言毁骂诃责。满五百年未曾休废。舍利子。我自忆昔五百岁中为诸魔罗之所诃毁。未曾于彼起微恨心。常兴慈救而用观察。

又成实论云。恶口骂辱小人不堪如石雨鸟。恶口骂詈大人堪受如华雨象。行者常观前人本末因缘。或于过去为我父母养育我身。不避罪福。未曾报恩。何须起嗔。或为兄弟妻子眷属。或是圣人昔为善友。凡情不识何须加毁。

又摄论云。由观五义以除嗔恚一观一切众生。无始已来于我有恩。二观一切众生。常念念灭。何人能损何人被损。三观唯法无众生有何能损及所损。四观一切众生皆自受苦。云何复欲加之以苦。五观一切众生皆是我子。云何于中欲生损害。由此五观故能灭嗔。

又报恩经云。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而发于恶心。

成论云。行慈心者。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

又四分律偈云。

忍辱第一道  佛说无为最
出家恼他人  不名为沙门

又遗教经云。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又经云。见人之过口不得言。己身有恶则应发露。

又书云。闻人之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得言。

又经云。赞人之善不言己美。

又书云。君子扬人之美不伐其善。

又经云。布施不望彼报。若得人惠。毫发已上皆当祝愿惭愧奉受。

又书云。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人有德于公子。愿公子勿忘。

又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又经云。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

又书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知内外之教其本均同。虽形有黑白。然立行无殊。若乖斯旨便同鄙俗何依内外。如经云。佛为众生说法断除无明暗惑。犹若良医随疾授药。是名内教。

又书云天道无亲唯仁是兴。是名外教。

又若出家之人能观苦空无常无我。厌离生死志求出世。是为依内。若乖斯行翻为外俗。在家之人。若能厌舍俗情欣慕高志。专崇三宝修持四德。奉行孝悌仁义礼智。贞和爱敬。能行斯行。翻同为内。若违斯旨还同外道。在俗之人。能随内教。便寤真理心常会道。渐进胜途至趣菩提。既知如是。欲行此行。唯须自卑。推德与他。如拭尘巾。揽垢向己。持净与人。故经云。退而得者佛道也。

故书云。君子让而得之为是义故。常须进胜他人。常须克责己躬也。

忍德部第三
如大宝积经云。第三忍辱有十事。一不观于我及我所相。二不念种性。三破除憍慢。四恶来不报。五观无常想。六修于慈悲。七心不放逸。八舍于饥渴苦乐等事。九断除嗔恚。十修习智慧。若人能成如是十事。当知是人能修于忍。

又月灯三昧经云。佛言。若有菩萨住于慈忍。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火不能烧。二刀不能割。三毒不能中。四水不能漂。五为非人所护。六得身相庄严。七闭诸恶道。八随其所乐生于梵天。九昼夜常安。十其身不离喜乐。又私呵三昧经云。佛言。忍有六事。得一切智。何等为六。一得身力。二得口力。三得意力。四得神足力。五得道力。六得慧力。

又六度集经云。复有四种忍辱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于求法时忍他恶骂。二于求法时不避饥渴寒热风雨。三于求法时随顺和尚阿阇梨行。四于求法时能忍空无相无愿。

又比丘避女人恶名经偈云。

虽闻多恶名  苦行者忍之
不应苦自言  亦不应起恼
闻声恐怖者  是则林中兽
是轻躁众生  不成出家法
仁者当堪耐  下中上恶声
执心坚住者  是则出家法
不由他人语  令汝成劫贼
亦不由他语  令汝得罗汉
如汝自知己  诸天亦复知

引证部第四
如五分律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阿练若池水边有二雁。与一龟共结亲友。后时池水涸竭。二雁作是议言。今此池水涸竭。亲友必受大苦。议已语龟言。此池水涸竭。汝无济理。可衔一木。我等各衔一头。将汝著大水处。衔木之时慎不可语。即便衔之。经过聚落。诸小儿见皆言。雁衔龟去。龟即嗔言。何预汝事。即便失木。堕地而死。尔时世尊因此说偈言。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斫身
由其恶言  应毁反誉  应誉反毁
自受其殃  终无复乐

佛言。龟者调达是也。昔以嗔语致有死苦。今复嗔骂如来堕大地狱。

又法句喻经云。昔者罗云未得道时。心性粗犷言少诚信。佛敕罗云。汝到贤提精舍中住。守口摄意勤修经戒。罗云奉教作礼而去。住九十日惭愧自悔。昼夜不息。佛往见之。罗云欢喜趣前礼佛。安绳床坐。佛踞绳床。告罗云曰。澡盘取水。为吾洗足。罗云受教为佛洗足。洗足已讫佛语罗云。汝见澡盘中洗足水不。罗云白佛。唯然见之。佛语罗云。此水可用食饮以不。罗云白言。不可复用。所以者何。此水本实清净。今以洗足受于尘垢。是故不可复用。佛语罗云。汝亦如是。虽为吾子国王之孙。舍世荣禄得为沙门。不念精进摄身守口。三毒垢秽充满胸怀。亦如此水不可复用。佛语罗云。弃澡盘中水。罗云即弃。佛语罗云。澡盘虽空可用盛饮食不耶。白佛言。不可复用。所以然者。用有澡盘之名曾受不净故。佛语罗云。汝亦如是。虽为沙门。口无诚信。心性刚强。不念精进。曾受恶名。亦如澡盘不中盛食。佛以足指拨却澡盘。应时轮转而走自跳而堕。数返乃止。佛语罗云。汝宁惜澡盘恐破不。罗云白佛。洗足之器贱价之物。意中虽惜不大殷勤。佛语罗云。汝亦如是。虽为沙门不摄身口。粗言恶说多所中伤。众所不爱智者不惜。身死神去轮转三涂。自生苦恼。无量诸佛贤圣所不爱惜。亦如汝言不惜澡盘。罗云闻之惭愧怖悸。譬如战象两牙二耳四脚及尾九兵皆严先须护鼻。所以者何。象鼻软脆中箭即死。人犯九恶唯当护口。所以护口。当畏三涂十恶尽犯。不护口者如象损鼻。人犯十恶不惟三涂毒痛辛苦。即说偈云。

我如象斗  不恐中箭  常以诚信
度无戒人  譬象调伏  可中王乘
调为尊人  乃受诚信

罗云闻佛恳恻之诲。感激自厉克骨不忘。精进柔和怀忍如地。识想静寂即得阿罗汉道。

又罗云忍辱经云。尔时罗云向一不信婆罗门家乞食。吝惜不与。罗云被打头破血出。复撮沙投钵中。罗云含忍心不加报。即持钵至河洗头钵已。而自说云。我自行分卫。无事横忓我。我痛斯须间。奈彼长苦何。犹如利剑割臭尸。臭尸不知痛。非剑之不利。又如天甘露饲彼溷猪食。溷猪舍之走。非是甘露之不美。我以佛真言训世凶愚。凶愚不思。岂不然乎。还已白佛佛言。夫恶心之兴。是已之衰。轻薄恶人。命终于夜半。当入无择地狱之中。狱鬼加痛。毒无不至。八万四千岁其寿乃终。魂神更受含毒蟒身。毒还自害。其身终而复始。续受蝮形。常食沙土。万岁乃毕。以嗔恚意向持戒人。故受毒身。以沙土投钵中故。世世食沙土而死。罪毕为人。母怀之时当有重病。家中日耗。儿生钝顽。都无手足。其亲惊怪。皆曰何妖来为不祥。即取捐之著于四衢。路人往来无不愕然。竞以瓦石刀杖击头。陷脑穷苦旬日乃死。死后魂灵即复更生。辄无手足。钝顽如前。经五百世重罪乃毕。后生为人常有头痛之患。夫人处世不能忍者。所生之处不值佛世。违法远僧。常在三涂。若蒙余福。得出为人。禀性常愚凶虐自逐。为人丑陋众所恶憎。生辄贫穷圣贤不佑。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尊者舍利弗。大目揵连。住耆阇崛山中。时尊者舍利弗新剃发。时有伽吒及优波伽吒鬼。优波伽吒鬼见尊者舍利弗新剃须发。语伽吒鬼言。我今当往打彼沙门头。伽吒鬼言。汝莫作是语。此沙门大德大力。汝莫起嗔长夜得大不饶益苦。如是再三说。时优波伽吒鬼再三不用伽吒鬼语。即以手打尊者舍利弗头。打已寻自言。唤烧我伽吒煮我伽吒。再三唤已陷入地中。堕阿鼻地狱。目连闻舍利弗为鬼所打。即往问言。云何尊者苦痛可忍不。舍利弗答言。尊者目连虽复苦痛意能堪忍。不至大苦。目连语舍利弗言。奇哉尊者舍利弗。真为大德大力。此鬼若以手打耆阇崛山者。能令碎如糠糩。况复打人而不苦痛。尔时舍利弗语目连。我实不大苦痛。时舍利弗大目揵连。共相慰劳。时世尊以天耳闻其语声已。即说偈言。

其心如刚石  坚住不倾动
染著心已离  嗔者不反报
若如此修心  何有苦痛忧

又新婆沙论云。曾闻过去此贤劫中。有王名羯利。时有仙人。号为忍辱。住一林中勤修苦行。时羯利王除去男子。与内宫眷属作诸伎乐。游戏林间纵意娱乐。经久疲厌而便睡眠。内宫诸女为华果故游诸林间。遥见仙人。于自所止端身静思。便驰趣之。皆集其所。到已顶礼围绕而坐。仙人即为说欲之过。所谓诸欲皆是不净臭秽之法。是可呵责。是可厌患。谁有智者当习近之。诸姊皆应生厌舍离。王从睡觉不见诸女。便作是念。将无有人诱夺去耶。即拔利剑处处求觅。乃见诸女在仙人边围绕而坐。生大嗔恚。是何大鬼诱我诸女。即前问之。汝是谁耶。答言。我是仙人。复问。在此作何事耶。答言。修忍辱道。王作是念。此人见我嗔故便言我修忍辱。我今试之。即复问言。汝得非想非非想处定耶。答言。不得。次第责问。乃至汝得初静虑耶。答言。不得。王倍嗔忿。语言。汝是未离欲人。云何恣情观我诸女。复言我是修忍辱人。可申一臂试能忍不。尔时仙人便申一臂。王以利剑斩之。如断藕根堕于地上。王复责问。汝是何人。答言。我是修忍辱人。时王复命申余一臂。即复斩之。如前责问。仙人亦如前答言。我是修忍辱人。如是次斩两足复截两耳。又割其鼻。一一责问答皆如前。令仙人身七分堕地。作七疮已王心便止。仙人告言。王今何故自生疲厌。假使断我一切身分。犹如芥子乃至微尘。我亦不生一念嗔忿。所言忍辱终无有二。复发是愿。如汝今日我实无辜。而断我身令成七分。作七疮孔。我未来世得阿耨菩提时。以大悲心不待汝请。最初令汝修七种道。断七随眠。当知尔时忍辱仙人者。即今世尊释迦牟尼是。羯利王者。即今具寿憍陈那是。是故憍陈那见圣谛已。佛以神力除彼闇障。令其忆念过去世时。使便自见为羯利王佛为仙人。自以利剑断佛七支作七疮孔。佛不嗔恨反以誓愿欲饶益之。佛岂违背昔愿。憍陈那闻已极怀耻愧。合掌恭敬。

内学智慧-世界内学智慧学会官方网站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二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二

唐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六度篇第八十五之三
持戒部第二(此别三部)
述意部 劝持部 引证部。

述意部第一
窃闻。戒是人师道俗咸奉。心为业主。凡圣俱制。良由三宝所资四生同润。故经曰。正法住正法灭。意在兹乎。是以持戒为德。显自大经。性善可崇。明乎大论。戒复方之日月。譬若宝珠。义等涂香。事同惜水。越度大海。号曰牢船。生长善牙。又称平地。是以菩萨禀受微尘不缺。罗汉护持纤芥无犯。宁当抱渴而死弗饮水虫。乃可被系而终无伤草叶。书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言行忠信。战战兢兢。岂可放纵心马不加辔勒。驰骋情猿都无制锁。浮囊既毁前路何期。德瓶已破胜缘长绝。或复要聚恶人朋结凶党。更相扇动备造愆瑕。无惭无愧。不羞不耻。日更增甚。转复沉浮。似若葶苈艾蒿枝叶皆苦诃梨果树遍体无甘。从明入闇无复出期。劫数既遥痛伤难忍。于是镬汤奔沸猛气冲天。炉炭赫曦爆声烈地。镕铜灌口则腹烂肝销。铜柱逼身则骨肉俱尽。宛转呜呼何可言念。如斯等苦寔由毁戒也。

劝持部第二
如大庄严论云。若能至心持戒乃至殁命得现果报。我昔闻。难提跋提城有优婆塞。兄弟二人。并持五戒。其弟尔时卒患胁痛气将欲绝。时医语之。食新杀狗肉。并使服酒所患必除。病者白言。其狗肉者为可于市买索食之。饮酒之事愿舍身命。终不犯戒而服于酒。其兄见弟极为困急。赍酒语弟。舍戒服酒。以疗其病。弟白兄言。我虽病急。愿舍我身命。不犯戒而饮此酒。即说偈言。

怪哉临命终  破我戒璎珞
以戒庄严身  不用殡葬具
人身既难得  遭值戒复难
愿舍百千命  不毁破禁戒
无量百千劫  时乃值遇戒
阎浮世界中  人身极难得
虽复得人身  值正法倍难
时复值法宝  愚者不知取
善能分别者  此事亦复难
戒宝入我手  云何复欲夺
乃是怨憎者  非我之所亲

兄闻是已。答其弟言。我以亲故不为沮坏。弟白兄言。非为亲爱乃是殁败。即说偈言。

我欲向胜处  毁戒令堕坠
舍戒乃如是  云何名亲爱
我勤习戒根  乃欲见劫夺
所持五戒中  酒戒最为重
今欲强毁我  不得名为亲

兄问弟言。云何以酒为戒根本耶。弟即说偈。以答兄言。

若于禁戒中  不尽心护持
便为违大悲  草头有酒滴
尚不敢尝触  以是故我知
酒是恶道因  在家修多罗
说酒之恶报  唯佛能分别
谁有能测量  佛说身口意
三业之恶行  唯酒为根本
复堕恶行中  往者优婆夷
以酒因缘故  遂毁余四戒
是名恶行数  酒为放逸根
不饮闭恶道  能获信乐心
去悭能舍财  首罗闻佛说
能获无量益  我都无异意
而欲毁犯者  略说而言之
宁舍百千命  不毁犯佛教
宁使身干枯  终不饮此酒
假使毁犯戒  寿命百千年
不如护禁戒  即时身命灭
决定能使差  我犹故不饮
况今不定知  为差为不差
作是决定心  心生大欢喜
即获见真谛  所患得消除

惟大智之人厌世修道。虽具持戒。内怀定慧。不现持相。内言实德。故华严经云。何等为离邪命戒。此菩萨不作持戒净相欲使他知内无实德现实德相。但持净戒一向求法。究竟萨婆若。何等为不起恶戒。此菩萨不自高贵言我持戒。见犯戒人亦不致呵令其忧恼。但一其心持清净戒。胜果克得不须疑惑。

又菩萨藏经云。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尸波罗蜜多故。获得十种清净尸罗。汝应知之。何等为十。一者于诸众生曾无损害。二者于他财物不行劫盗。三者于他妻妾远诸染习。四者于诸众生不兴欺诳。五者和合眷属无有乖离。六者于诸众生不起粗言。由能堪忍彼恶言故。七者远离绮语。凡有所言谛审说故。八者远诸贪著。于他受用无我所故。九者远离嗔恚。善能忍受粗言辱故。十者远离邪见。由不敬事诸余天仙及神鬼故。

又大宝积经云。第二持十善业戒者。有五事利益。一能制恶行。二能作善心。三能遮烦恼。四成就净心。五能增长戒。

若人善修不放逸行。八万四千无量戒品。悉皆在十善戒中。

又月灯三昧经云。佛言。若有菩萨能净持戒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满足一切智。二如佛所学而学。三智者不毁。四不退誓愿。五安住于行。六弃舍生死。七慕乐涅槃。八得无缠心。九得胜三昧。十不乏信财。

又六度集经云。复有四种持戒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持戒常演说法。二持戒常勤求法。三持戒正分别法。四持戒回向菩提。

引证部第三
如大庄严论说。我昔曾闻。有诸比丘与诸贾客入海采宝。既至海中船舫破坏。尔时有一年少比丘。捉得一枚版。上座比丘不得版故。将没水中。于时上座恐怖惶惧恐为水漂。语年少言。汝宁不忆佛所制戒。当敬上座。汝所得版应以与我。尔时年少即便思惟。如来世尊实有斯语。诸有利乐应先与上座。复作是念。我若以版用与上座必没水中。洄澓波浪大海之难。极为深广。我于今者命将不全。又我年少初始出家未得道果。以此为忧。我今舍身用济上座。正是其时。作是念已而说偈言。

我为自全济  为随佛语胜
无量功德聚  名称遍十方
躯命极鄙贱  云何违圣教
我今受佛戒  至死必坚持
为顺佛语故  奉版遗身命
若不为难事  终不获难果
我若持此版  必渡大海难
若不顺圣旨  将没生死海
我今没水死  虽死犹名胜
若舍佛所教  失于天人利
及以大涅槃  无上第一乐

说是偈已。即便舍版持与上座。既授版已。于时海神感其精诚。即接年少比丘置于岸上。海神合掌白比丘言。我今归依坚持戒者。汝今遭是厄难之事。能持佛戒。海神说偈报曰。

汝真是比丘  实是苦行者
号尔为沙门  汝实称斯名
由汝德力故  众伴及财宝
得免大海难  一切安隐出
汝言誓坚固  敬顺佛所说
汝是大胜人  能除众患难
我今当云何  而不加拥护
见谛能持戒  斯事不为难
凡夫不毁禁  此乃名希有
比丘处安隐  清净自谨慎
能不毁禁戒  此亦未为难
未获于道迹  处于大怖畏
舍己所爱命  护持佛教戒
难为而能为  此最为希有

又论云。我昔曾闻。有一比丘。次第乞食。至穿珠家立于门外。时彼珠师为于国王穿摩尼珠。比丘衣赤往映彼珠。其色红赤。彼穿珠师。即入其舍。为比丘取食。时有一鹅见珠赤色。其状似肉。即便吞之。珠师持食以施比丘。寻即觅珠不知所在。此珠价贵。珠师贫急语比丘言。得我珠耶。比丘恐杀鹅取珠。当设何计得免斯患。即说偈言。

我今护他命  身分受苦恼
更无余方便  唯以命代彼
若言他持去  此言复不可
说自得无过  不应作妄语
我今舍身命  为此鹅命故
故缘我护戒  因用成解脱

尔时珠师虽闻斯偈。语比丘言。若不见还汝徒受苦。终不相置。比丘即四向望无可恃怙。如鹿入围莫知所趣。比丘无救亦复如是。尔时比丘即自敛身端正衣服。彼人语比丘言。汝今与我斗耶。比丘答言。不共汝斗。我自共结使斗。又说偈言。

我舍身命时  堕地如干薪
当使人称美  为鹅能舍身
亦使于后人  皆生忧苦恼
而舍如此身  闻者劝精进
修行于真道  坚持于禁戒
有便毁禁者  愿乐于持戒

时穿珠师即加打棒。以两手并头并皆被缚。四向顾望莫知所告。而作是念。生死受苦皆应如是。又说偈言。

我于过去世  淫盗舍身命
如是不可数  羊鹿及六畜
舍身不可计  彼时虚受苦
为戒舍身命  胜于毁禁戒
假欲自拥护  会归于当灭
不如为持戒  为他护身命
舍此危脆身  以取解脱命
我著粪扫衣  乞食以为业
住止于树下  以何因缘故
乃当作盗贼  汝宜善观察

尔时珠师语比丘言。何用多语。遂加系缚。倍更挝打。以绳急绞耳眼口鼻尽皆血出。时彼鹅者即来食血。珠师嗔忿打鹅即死。比丘问言。此鹅死活。珠师答言。鹅今死活。何足故问。时彼比丘即向鹅所。见鹅既死洟泣不乐。即向鹅说偈言。

我受诸苦恼  望使此鹅活
今我命未绝  鹅在我前死
我望护汝命  受是极辛苦
何意汝先死  我果报不成

珠师问比丘言。鹅今于汝竟是何亲。愁恼乃尔。比丘答言。不满我愿所以不乐。珠师问言。欲作何愿。比丘以偈答言。

菩萨往昔时  舍身以贸鸽
我亦作是意  舍命欲代鹅
我得最胜心  欲全此鹅命
久住常安乐  由汝杀鹅故
心愿不满足

尔时比丘更具说已。珠师即开鹅腹而还得珠。既见珠已便举声号哭。语比丘言。汝护鹅命不惜于身。使我造此非法之事。即说偈言。

汝藏功德事  如似灰覆火
我以愚痴故  烧然数百身
汝于佛标相  极为甚相称
我以愚痴故  不能善观察
为痴火所烧  愿当暂留住
少听我忏悔  犹如脚跌者
按地还得起  南无清净行
南无坚持戒  遭是极苦难
不作毁缺行  不遇如是恶
持戒非希有  要当值此苦
能持禁戒者  是则名为难
为鹅身受苦  不犯于禁戒
此事实难有  忏悔既讫已
即放比丘还

又大庄严论说。有诸比丘。旷野中行。为贼劫掠。剥脱衣裳。时此群贼惧诸比丘往告聚落。尽欲杀害。贼中一人先曾出家。语同伴言。今者何为尽欲杀害。比丘之法不得伤草。今者以草系诸比丘。彼畏伤故终不能得四向驰告。贼即以草而系缚之。舍之而去。诸比丘等既被草缚。恐犯禁戒不得挽绝。身无衣服为日所炙。蚊虻蝇蚤之所唼娆。从旦被缚至于日夕。转到日没晦冥大暗。夜行禽兽交横驰走。甚可怖畏。有老比丘语诸年少。说偈诫言。

若有智慧者  能坚持禁戒
求人天涅槃  称意而获得
名称普闻知  一切咸供养
必得人天乐  亦获解脱果
伊罗钵龙王  以其毁禁戒
损伤树叶故  命终堕龙中
诸佛悉不记  彼得出龙时
能坚持禁戒  斯事为其难
戒相极众多  分别晓了难
如剑林棘丛  处中多伤毁
愚劣不堪任  护持如此戒

是诸比丘为苦所逼。不得屈伸及以转动。恐伤草命。唯当护戒至死不犯。即说偈言。

我等往昔来  造作众恶业
或得生人道  窃盗淫他妻
王法受刑戮  计算不能数
复受地狱苦  如是亦难计
或受畜生身  牛羊及鸡犬
獐鹿禽兽等  为他所杀害
丧身无崖限  未曾有少利
我等于今者  为护圣戒故
分舍是微命  必获大利益
我等今危厄  必定舍躯命
若当命终后  生天受快乐
若毁犯禁戒  现在恶名闻
为人所轻贱  命终堕恶道
今当共立要  于此至殁命
假使此日光  暴我身命干
我要持佛戒  终不中毁犯
假使遇恶兽  掴裂我身手
终不敢毁犯  释师子禁戒
我宁持戒死  不愿犯戒生

诸比丘等闻老比丘说是偈已。各正其身不动不摇。譬如大树无风之时枝叶不动。时彼国王遇出畋猎。渐渐游行至诸比丘所系之处。王遥见之心生疑惑。谓是露形尼揵子等。遣人往看。诸比丘等深生惭愧。障蔽其身使人审知释子沙门。何以知之。右肩黑故。即便还白言。大王。彼是沙门。非为尼揵。即说偈言。

王今应当知  彼为贼所劫
惭愧为草系  如钩制大象

于时大王闻是事已。深生疑怪。默作是念。我今宜往彼比丘所。作是念已。即说偈言。

青草用系手  犹如鹦鹉翅
又如祠天羊  不动亦不摇
虽知处危难  默住不伤草
如林为火焚  牦牛为尾死

说是偈已。往至其所。以偈问曰。

身体极丁壮  无病似有力
以何因缘故  草系不动摇
汝等岂不知  身自有力耶
为祝所迷惑  为是苦行耶
为自厌患身  愿速说其意

于是比丘。以偈答王曰。

守诸禁戒故  不敢挽顿绝
佛说诸草木  悉是鬼神宅
我等不敢违  是以不能绝
如似祝场中  为蛇画境界
以神祝力故  毒蛇不敢度
牟尼尊画界  我等不敢越
我等虽护命  会归于磨灭
愿以持戒死  终不犯戒生
有德及无德  俱共舍寿命
有德慧命存  并复有名称
无德丧慧命  亦复失名誉
我等诸沙门  以持戒为力
于戒为良田  能生诸功德
生天之梯蹬  名称之种子
得圣之桥津  诸利之首目
谁有智慧者  欲坏戒德瓶

尔时国王闻说偈已。心甚欢喜。即为比丘解草系缚。而说偈言。

善哉能坚持  释师子所说
宁舍己身命  护法不毁犯
我今亦归命  如是显大法
归依离热恼  牟尼解脱尊
坚持禁戒者  我今亦归命

感应缘(略引二验)
梁沙门释法聪 隋沙门释法充。

后南梁襄阳景空寺释法聪。南阳新野人。卓然神正性洁如玉。蔬藿是甘无求滋馔。因至襄阳伞盖山白马泉。筑室方丈。以为栖心之宅。入谷两所置兰若舍。今巡山者尚识故基焉。初梁晋安王承风来问。将至禅室。马骑相从。无故却退。王惭而返。夜感恶梦。后更再往。马退如故。王乃洁斋躬尽虔敬。方得进见。初至寺侧。但睹一谷猛火洞然。良久伫望。忽变为水。经停倾仰。时水灭堂现。以事相询。乃知尔时入水火定也。堂内所坐绳床两边。各有一虎。王不敢进聪乃以手按头著地。闭其两目召王令前。方得展礼。因告境内多弊虎灾。请聪救援。聪即入定。须臾有十七大虎来至便与受三归戒。敕勿犯暴百姓。又命弟子。以布系诸虎颈。满七日已当来于此。王至期日设斋众集。诸虎亦至。便与饮食解布。遂尔无害。其日将王临白马泉。内有白龟。就聪手中取食。谓王曰。此是雄龙。又临灵泉。有五色鲤鱼。亦就手食。云此是雌龙。王与群吏嗟赏其事。大施而旋。有凶左右数十壮人。夜来欲劫所施之物。遇虎哮吼遮遏其道。又见大人倚立禅室。傍有松树止到其膝。执金刚杵将有守护。竟夜回遑日午方返。王怪其来方以事首。遂表奏闻。初聪住禅堂。每有白鹿白雀驯服栖止。行往所及慈救为先。因见屠者驱猪百余头。聪三告曰。解脱首楞严。猪遂绳解散去。诸屠大怒。将事加手。并仡然不动。便归悔过罪。因断杀业。又于汉水渔人牵网。如前三告。引网不得。方复归心空网而返。又荆州苦旱。长沙寺遣僧至聪所请雨。使还大降。陂池皆满。后卒于江陵天宫寺。即是梁太初年也。其寺现有碑记。

隋江州庐山化城寺释法充。俗姓毕。九江人也。常诵法华大品。末住庐山半顶化城寺修定。自非僧事未尝安履。每劝僧众无以女人入寺。上损佛化下坠俗谣。然以寺基事重有不从者。充叹曰。生不值佛已是罪缘。正教不行义须早死。何虑方土不奉戒乎。遂于此山香炉峰。自投而下。誓粉身骨。用生净土。便于中虚头忽倒上。冉冉而下处于深谷。不损一毛。寺众不知。后有人上峰顶路望下。千有余仞闻人语声。就而寻之。乃是充也。身命犹存口诵如故。迎还至寺。僧感死谏为断女人。经于六年方乃卒也。时属隆暑尸不臭烂。时当开皇之末年也(右二验出唐高僧传)

忍辱部第三(此别四部)
述意部 劝忍部 忍德部 引证部。

述意部第一
盖闻。忍之为德最是尊上。持戒苦行所不能及。是以羼提比丘。被刑残而不恨。忍辱仙主。受割截而无嗔。且慈悲之道。救拔为先。菩萨之怀。愍恻为用。常应遍游地狱代其受苦。广度众生施以安乐。岂容微复触恼大生嗔恨。乃至恶眼出声惨颜厉色。遂相捶打便以杖加。或父子兄弟自相损害。朋友眷属反更侵伤。恶逆甚于鸱枭。含毒逾于蜂虿。所以历劫怨仇生生不绝也。

劝忍部第二
如菩萨藏经云。夫忿恚者。速能损害百千大劫所集善根。若能善根为嗔害已。复当经于百千大劫方始勤苦修行圣道。若如是者。阿耨菩提极难可得。是故我当被忍辱铠。以坚固力摧忿恚军。舍利子。我今为汝广说其事。我念过去。为大仙人。名修行处。时有恶魔。化作五百健骂丈夫。常寻逐我兴诸恶骂。昼夜去来行住坐卧僧坊静室聚落俗家。若在街衖。若空闲处。随我坐立。是诸化魔以粗恶言毁骂诃责。满五百年未曾休废。舍利子。我自忆昔五百岁中为诸魔罗之所诃毁。未曾于彼起微恨心。常兴慈救而用观察。

又成实论云。恶口骂辱小人不堪如石雨鸟。恶口骂詈大人堪受如华雨象。行者常观前人本末因缘。或于过去为我父母养育我身。不避罪福。未曾报恩。何须起嗔。或为兄弟妻子眷属。或是圣人昔为善友。凡情不识何须加毁。

又摄论云。由观五义以除嗔恚一观一切众生。无始已来于我有恩。二观一切众生。常念念灭。何人能损何人被损。三观唯法无众生有何能损及所损。四观一切众生皆自受苦。云何复欲加之以苦。五观一切众生皆是我子。云何于中欲生损害。由此五观故能灭嗔。

又报恩经云。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而发于恶心。

成论云。行慈心者。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

又四分律偈云。

忍辱第一道  佛说无为最
出家恼他人  不名为沙门

又遗教经云。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又经云。见人之过口不得言。己身有恶则应发露。

又书云。闻人之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得言。

又经云。赞人之善不言己美。

又书云。君子扬人之美不伐其善。

又经云。布施不望彼报。若得人惠。毫发已上皆当祝愿惭愧奉受。

又书云。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人有德于公子。愿公子勿忘。

又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又经云。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

又书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知内外之教其本均同。虽形有黑白。然立行无殊。若乖斯旨便同鄙俗何依内外。如经云。佛为众生说法断除无明暗惑。犹若良医随疾授药。是名内教。

又书云天道无亲唯仁是兴。是名外教。

又若出家之人能观苦空无常无我。厌离生死志求出世。是为依内。若乖斯行翻为外俗。在家之人。若能厌舍俗情欣慕高志。专崇三宝修持四德。奉行孝悌仁义礼智。贞和爱敬。能行斯行。翻同为内。若违斯旨还同外道。在俗之人。能随内教。便寤真理心常会道。渐进胜途至趣菩提。既知如是。欲行此行。唯须自卑。推德与他。如拭尘巾。揽垢向己。持净与人。故经云。退而得者佛道也。

故书云。君子让而得之为是义故。常须进胜他人。常须克责己躬也。

忍德部第三
如大宝积经云。第三忍辱有十事。一不观于我及我所相。二不念种性。三破除憍慢。四恶来不报。五观无常想。六修于慈悲。七心不放逸。八舍于饥渴苦乐等事。九断除嗔恚。十修习智慧。若人能成如是十事。当知是人能修于忍。

又月灯三昧经云。佛言。若有菩萨住于慈忍。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火不能烧。二刀不能割。三毒不能中。四水不能漂。五为非人所护。六得身相庄严。七闭诸恶道。八随其所乐生于梵天。九昼夜常安。十其身不离喜乐。又私呵三昧经云。佛言。忍有六事。得一切智。何等为六。一得身力。二得口力。三得意力。四得神足力。五得道力。六得慧力。

又六度集经云。复有四种忍辱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于求法时忍他恶骂。二于求法时不避饥渴寒热风雨。三于求法时随顺和尚阿阇梨行。四于求法时能忍空无相无愿。

又比丘避女人恶名经偈云。

虽闻多恶名  苦行者忍之
不应苦自言  亦不应起恼
闻声恐怖者  是则林中兽
是轻躁众生  不成出家法
仁者当堪耐  下中上恶声
执心坚住者  是则出家法
不由他人语  令汝成劫贼
亦不由他语  令汝得罗汉
如汝自知己  诸天亦复知

引证部第四
如五分律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阿练若池水边有二雁。与一龟共结亲友。后时池水涸竭。二雁作是议言。今此池水涸竭。亲友必受大苦。议已语龟言。此池水涸竭。汝无济理。可衔一木。我等各衔一头。将汝著大水处。衔木之时慎不可语。即便衔之。经过聚落。诸小儿见皆言。雁衔龟去。龟即嗔言。何预汝事。即便失木。堕地而死。尔时世尊因此说偈言。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斫身
由其恶言  应毁反誉  应誉反毁
自受其殃  终无复乐

佛言。龟者调达是也。昔以嗔语致有死苦。今复嗔骂如来堕大地狱。

又法句喻经云。昔者罗云未得道时。心性粗犷言少诚信。佛敕罗云。汝到贤提精舍中住。守口摄意勤修经戒。罗云奉教作礼而去。住九十日惭愧自悔。昼夜不息。佛往见之。罗云欢喜趣前礼佛。安绳床坐。佛踞绳床。告罗云曰。澡盘取水。为吾洗足。罗云受教为佛洗足。洗足已讫佛语罗云。汝见澡盘中洗足水不。罗云白佛。唯然见之。佛语罗云。此水可用食饮以不。罗云白言。不可复用。所以者何。此水本实清净。今以洗足受于尘垢。是故不可复用。佛语罗云。汝亦如是。虽为吾子国王之孙。舍世荣禄得为沙门。不念精进摄身守口。三毒垢秽充满胸怀。亦如此水不可复用。佛语罗云。弃澡盘中水。罗云即弃。佛语罗云。澡盘虽空可用盛饮食不耶。白佛言。不可复用。所以然者。用有澡盘之名曾受不净故。佛语罗云。汝亦如是。虽为沙门。口无诚信。心性刚强。不念精进。曾受恶名。亦如澡盘不中盛食。佛以足指拨却澡盘。应时轮转而走自跳而堕。数返乃止。佛语罗云。汝宁惜澡盘恐破不。罗云白佛。洗足之器贱价之物。意中虽惜不大殷勤。佛语罗云。汝亦如是。虽为沙门不摄身口。粗言恶说多所中伤。众所不爱智者不惜。身死神去轮转三涂。自生苦恼。无量诸佛贤圣所不爱惜。亦如汝言不惜澡盘。罗云闻之惭愧怖悸。譬如战象两牙二耳四脚及尾九兵皆严先须护鼻。所以者何。象鼻软脆中箭即死。人犯九恶唯当护口。所以护口。当畏三涂十恶尽犯。不护口者如象损鼻。人犯十恶不惟三涂毒痛辛苦。即说偈云。

我如象斗  不恐中箭  常以诚信
度无戒人  譬象调伏  可中王乘
调为尊人  乃受诚信

罗云闻佛恳恻之诲。感激自厉克骨不忘。精进柔和怀忍如地。识想静寂即得阿罗汉道。

又罗云忍辱经云。尔时罗云向一不信婆罗门家乞食。吝惜不与。罗云被打头破血出。复撮沙投钵中。罗云含忍心不加报。即持钵至河洗头钵已。而自说云。我自行分卫。无事横忓我。我痛斯须间。奈彼长苦何。犹如利剑割臭尸。臭尸不知痛。非剑之不利。又如天甘露饲彼溷猪食。溷猪舍之走。非是甘露之不美。我以佛真言训世凶愚。凶愚不思。岂不然乎。还已白佛佛言。夫恶心之兴。是已之衰。轻薄恶人。命终于夜半。当入无择地狱之中。狱鬼加痛。毒无不至。八万四千岁其寿乃终。魂神更受含毒蟒身。毒还自害。其身终而复始。续受蝮形。常食沙土。万岁乃毕。以嗔恚意向持戒人。故受毒身。以沙土投钵中故。世世食沙土而死。罪毕为人。母怀之时当有重病。家中日耗。儿生钝顽。都无手足。其亲惊怪。皆曰何妖来为不祥。即取捐之著于四衢。路人往来无不愕然。竞以瓦石刀杖击头。陷脑穷苦旬日乃死。死后魂灵即复更生。辄无手足。钝顽如前。经五百世重罪乃毕。后生为人常有头痛之患。夫人处世不能忍者。所生之处不值佛世。违法远僧。常在三涂。若蒙余福。得出为人。禀性常愚凶虐自逐。为人丑陋众所恶憎。生辄贫穷圣贤不佑。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尊者舍利弗。大目揵连。住耆阇崛山中。时尊者舍利弗新剃发。时有伽吒及优波伽吒鬼。优波伽吒鬼见尊者舍利弗新剃须发。语伽吒鬼言。我今当往打彼沙门头。伽吒鬼言。汝莫作是语。此沙门大德大力。汝莫起嗔长夜得大不饶益苦。如是再三说。时优波伽吒鬼再三不用伽吒鬼语。即以手打尊者舍利弗头。打已寻自言。唤烧我伽吒煮我伽吒。再三唤已陷入地中。堕阿鼻地狱。目连闻舍利弗为鬼所打。即往问言。云何尊者苦痛可忍不。舍利弗答言。尊者目连虽复苦痛意能堪忍。不至大苦。目连语舍利弗言。奇哉尊者舍利弗。真为大德大力。此鬼若以手打耆阇崛山者。能令碎如糠糩。况复打人而不苦痛。尔时舍利弗语目连。我实不大苦痛。时舍利弗大目揵连。共相慰劳。时世尊以天耳闻其语声已。即说偈言。

其心如刚石  坚住不倾动
染著心已离  嗔者不反报
若如此修心  何有苦痛忧

又新婆沙论云。曾闻过去此贤劫中。有王名羯利。时有仙人。号为忍辱。住一林中勤修苦行。时羯利王除去男子。与内宫眷属作诸伎乐。游戏林间纵意娱乐。经久疲厌而便睡眠。内宫诸女为华果故游诸林间。遥见仙人。于自所止端身静思。便驰趣之。皆集其所。到已顶礼围绕而坐。仙人即为说欲之过。所谓诸欲皆是不净臭秽之法。是可呵责。是可厌患。谁有智者当习近之。诸姊皆应生厌舍离。王从睡觉不见诸女。便作是念。将无有人诱夺去耶。即拔利剑处处求觅。乃见诸女在仙人边围绕而坐。生大嗔恚。是何大鬼诱我诸女。即前问之。汝是谁耶。答言。我是仙人。复问。在此作何事耶。答言。修忍辱道。王作是念。此人见我嗔故便言我修忍辱。我今试之。即复问言。汝得非想非非想处定耶。答言。不得。次第责问。乃至汝得初静虑耶。答言。不得。王倍嗔忿。语言。汝是未离欲人。云何恣情观我诸女。复言我是修忍辱人。可申一臂试能忍不。尔时仙人便申一臂。王以利剑斩之。如断藕根堕于地上。王复责问。汝是何人。答言。我是修忍辱人。时王复命申余一臂。即复斩之。如前责问。仙人亦如前答言。我是修忍辱人。如是次斩两足复截两耳。又割其鼻。一一责问答皆如前。令仙人身七分堕地。作七疮已王心便止。仙人告言。王今何故自生疲厌。假使断我一切身分。犹如芥子乃至微尘。我亦不生一念嗔忿。所言忍辱终无有二。复发是愿。如汝今日我实无辜。而断我身令成七分。作七疮孔。我未来世得阿耨菩提时。以大悲心不待汝请。最初令汝修七种道。断七随眠。当知尔时忍辱仙人者。即今世尊释迦牟尼是。羯利王者。即今具寿憍陈那是。是故憍陈那见圣谛已。佛以神力除彼闇障。令其忆念过去世时。使便自见为羯利王佛为仙人。自以利剑断佛七支作七疮孔。佛不嗔恨反以誓愿欲饶益之。佛岂违背昔愿。憍陈那闻已极怀耻愧。合掌恭敬。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内学智慧 »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二

世界内学智慧学会

英文简称(WEMPA),总部设在香港,是经香港特区政府批准成立的非盈利性质的社会团体。 我们的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地内学智慧的研修与推广发展,在内学研修的发展方向和内典文化传播方面进行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关于WEMPA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