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16
速度(字/分钟)
1
倒计时
3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镜像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五

法称菩萨造宋西天三藏法护等奉诏译

念三宝品第十八之四
论曰。谓诸菩萨或以因缘遇诸难事。正念对治不生惊怖。如般若经说。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设于恶兽难中。不生惊恼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即作是念。我当利益诸众生故一切皆舍。若诸恶兽欲啖我者。我当施与速得圆满施波罗蜜。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诸恶虫兽之名。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怨贼难中不生惊恼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若己所有皆悉能捐。即作是念。若诸怨贼来欲所须。我当与之。乃至劫取断我命根。身语意业亦无嗔恨。速得圆满戒波罗蜜。及得具足忍波罗蜜。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如是怨贼之名。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渴乏难中。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得法利益而无忧恼。即作是念。我今当为一切众生宣说法要断除渴爱。设我此身为渴所逼趣命终者。复于后世起大悲心。嗟此众生薄福德故。还复生此无水难中。令修正行具足胜惠。而能圆满精进波罗蜜多。愿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如是渴乏之名。其中众生具足福德。自然而有八功德水。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饥馑难中。不生惊怖。何以故。是菩萨被精进铠坚固无懈。作如是念。今此众生受饥馑苦深可怜愍。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国土无有饥馑之名。所化众生适悦安隐。如忉利天自然快乐。一切所欲随心即现。寿命坚固安住寂静。

论曰。如是所作。则能增长广大福因最上境界。亦同清净经中所说。若以法施不生希望所获胜报。见深心教戒经。若人不希名闻财利。能以法施获二十种慈心功德。一者安住正念。二者能生觉悟三者发趣胜道。四者任持诸善。五者增长惠命。六者达出世智。七者除贪过失。八者除嗔过失。九者除痴过失。十者魔不得便。十一者诸佛加持。十二者诸天守护容色光泽。十三者非人恶友不得其便。十四者善友知识常所爱敬。十五者所言真实。十六者得无所畏。十七者意常悦豫。十八者善名流布。十九者明记无忘。二十者常乐法施此说是名慈心功德。又般若经云。复次阿难。若声闻人。以声闻法普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如其所证而为演说。悉令获得阿罗汉果。阿难。若菩萨摩诃萨。能以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句义。为一众生开示演说过前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证阿罗汉所得功德。又复于彼诸阿罗汉积集布施持戒功德。于意云何。是为多不阿难白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阿难。彼福虽多不如菩萨以此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门为他演说其福胜彼。又菩萨摩诃萨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法门。能一日中为人分别。如是乃至一时一刻一须臾顷善宣说者。阿难。彼菩萨如是法施。不可以声闻缘觉所有善根而相比喻。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故。又以法施。如妙法莲华经偈云。

菩萨有时  入于静室  以正忆念
随义观法  菩萨常乐  安隐说法
于清净地  而施床座  以油涂身
澡浴尘秽  著新净衣  内外俱净
安处法座  随问为说  若有比丘
及比丘尼  除懒堕意  及懈怠想
离诸忧恼  慈心说法  昼夜常说
无上道教  以诸因缘  无量譬喻
开示众生  咸令欢喜  衣服卧具
饮食医药  而于其中  无所希望
但一心念  说法因缘  愿成佛道
令众亦尔  是则大利  安乐供养

是经复说。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又月灯经偈云。

若耆宿请问  欲求于法施
应先谓彼言  我学习不广
又复作是说  尊者甚聪惠
岂于大德前  而能辄宣说
说时勿仓卒  当择器非器
既审其机已  不请亦为说
若于大众中  见诸毁禁者
勿复叹持戒  当叹施等行
若见少欲者  与持戒相应
起于大悲心  赞少欲持戒
得彼胜俦侣  便可赞持戒

论曰。如是法师。应当澡浴著新净衣。以慈修身为众演说。一切魔罗不得其便。见海意经陀罗尼。

怛[宁*也](切身)他(引一)设弥(引二)设摩嚩底(三)设弥多设咄噜(二合四)盎酤哩(引五)摩(引)啰[口*尔]底(六)葛啰(引)腻(引七)枳(引)踰哩(引八)乌朅嚩底(九)乌呼(引)葛野底(十)尾输(引)驮儞(十一)儞哩摩(二合)梨(引十二)摩罗(引)钵那曳(引十三)乌渴哩(引十四)渴噜(引)誐啰(二合)细(引十五)钵啰(二合)萨儞(引十六)系(引)目契(引十七)阿(引)目契(引十八)设曳多(引)儞萨哩嚩(二合)怛啰(二合)誐啰(二合)贺满驮那(引)儞(十九)屹哩(二合)系(引)多萨哩嚩(二合)波啰钵啰(二合)嚩(引)祢那(二十)尾目讫多(二合引)摩(引)啰播(引)舍(二十一)塞他(二合引)必多(引)没驮母捺啰(二合引二十二)三母捺伽(二合引)底多萨哩嚩(二合)摩啰(二十三)阿都[黍-禾+利]多钵捺钵哩戍[亭*夜](切身引二十四)尾誐蹉底萨哩嚩(二合)摩(引)啰葛哩摩(二合引)尼(二十五)

彼说法师。以此真言作持诵已。处于法座。普观众会广运慈心。当于己身起医王想如法药想。于听法者起病人想。于诸如来起正士想。于正法眼起久住想。由此真言现前施作于正理法如应为说。是时周匝百由旬内。诸魔天众悉不能来作诸魔事。设诸魔王至法会所。亦复不能作诸障难。

论曰。如是平等法施。则能增长大菩提心。如宝箧经云。文殊师利。譬如林木枝叶繁茂。皆因四大而得生长。文殊师利。如是菩萨以种种门集诸善根。一切皆摄在菩提心。于一切智回向菩提以为增长。

论曰。若诸菩萨为欲广大显示修学佛之境界。最初安住正念正知。如是则能成就正断及不放逸谓由发起精进乐欲。而于未生恶不善法防护不起。于其已生恶不善法。则能永断使令清净。未生善法令其发起。已生善法更复增长。于不放逸而常安住。诸善法中此为根本。如月灯经偈云。

如我所说诸善法  谓戒闻舍及忍辱
以不放逸为根本  是名善逝最胜财

云何名放逸。谓于邪教及恶朋友。虚妄推求而得生起。如人执持王所饮药。盛满器中行险滑路。当知是人恐怖忧恼。何有放逸。又如来秘密经说。云何不放逸谓能最初调摄诸根。眼见色等不取于相不著于好。如是乃至意法亦然。了知是已皆不取著不生染爱常求出离。又于自心善调伏已。亦能随应摄护他心。善能息彼烦恼染爱。此名不放逸。若人信解不放逸法。则能随顺诸精进事。亦复积集净信功德。由修净信及不放逸精进法故。则能修作正念正知。以正念正知故。则于一切菩提分法而不坏失。若具净信不放逸精进正念正知者。则能勤修深固之法。菩萨若于深固法中善了知者。则能于有于无如实觉了。乃至于世俗谛中说眼等为有。彼经偈云。

常不放逸甘露法  利众生发菩提心
深固寂静心亦然  诸乐根本无所取

论曰。若能积集诸相应行。则于自他增长胜福。而说颂曰。

学自他平等  坚固菩提心
对自成于他  展转无有实
亦犹立彼岸  由此而对待
彼既本来无  我性何所有
若苦不防护  则为苦所著
如是行法者  云何而不护
起邪妄分别  执我以为常
若我本如然  何现有生灭
彼若别有生  为谁修福业
营求于财利  及受诸快乐
现见身衰老  不久而殒灭
复生为婴儿  童子及年少
于刹那时分  速朽而变坏
何处名为身  爪发皆离散
初识托母胎  生已为孩孺
盛年衰老相  最后为灰烬
此明身自性  分位假安布
毕竟无一尘  形相那久住
又复此身者  不说当自知
为异相所迁  思惟我何有
由分位和合  世俗而显现
于佛正理中  随相应所断
彼若无有识  则不能建立
亦无贪恚痴  云何有功德
余九种世间  各各有三种
无识与衣等  何能生彼乐
衣不能生乐  当知从因生
若乐生于衣  彼相何曾有
是故正教理  说诸行无常
现证及思惟  由因缘和合
见自己眷属  云何说有常
于方所推求  无一微尘许
如燃灯油尽  彼油知何往
如是观察已  刹那不可住
聚集诸眷属  严饰而行列
妄计为我有  于乐他可知
了知彼众生  无一可积集
自他既有殊  于苦亦无得
如是不相应  彼我何处有
或如自力能  数数而开示
世间诸众生  多苦常逼切
当起大悲心  为怜愍于彼
善作是观察  平等而救度
假使入阿鼻  如鹅泛莲沼
为令诸有情  常处欢喜海
自不乐解脱  救彼常无厌
作是利益已  而不生恃赖
亦无有疲劳  不希于果报
若十方福聚  彼我定获得
不生嫉妒心  他乐同己想
又复若自他  同修于忏悔
劝请佛世尊  及随喜福业
作如是回向  平等无差别
随其福所施  无尽众生界
菩萨行是行  则多所饶益
增长大悲心  获最上安隐
得彼金刚手  及诸佛世尊
常作于护持  群魔咸惊悸
是法王之子  诸天咸赞扬
住菩提心车  善游履胜道
众生善修习  息除自他苦
故我无所著  一切皆当舍
若人为爱缚  则苦无穷极
烦恼由之生  损坏徒后悔
若火烧众生  炽然皆普遍
下至爪分量  于己亦无乐
谓一切我爱  第一之苦本
烧然使无余  为利诸含识
乐妻子眷属  毕竟皆弃捐
思惟因缘生  于身亦无爱
诸有具智人  于彼二皆舍
了知身与心  刹那差别起
谓常无有常  离垢本无垢
自得于菩提  彼亦成正觉
不思以世法  而利于众生
法药及佛像  如是我当施
以惠自拣择  所作事相应
摄护于己财  积已而能散
或自身他身  若少苦多苦
如是皆令得  诸上妙快乐
众生于欲境  防护生障恼
如蛇处窟穴  毕竟令清净
犹如净良田  成熟诸稼穑
能除饥热恼  满足其福报
若人不远离  名利及五欲
所说亦无诚  于彼不须怒
彼既失自利  怒之忍何有
于是不生嗔  利他而不断
善行真实忍  如观麝有香
己物为他侵  返遭猎者损
以方便思惟  无主宰快乐
自既非受用  彼何无教诲
如是彼佛子  念念除烦恼
了诸根境界  譬若大疮疱
念彼忿恚者  饶益而开诱
自性离调柔  处苦乐何得
又彼五大种  示之以强名
乃至住有情  皆成于义利
若利生无懈  则不造诸恶
故我勤修习  六界无衰恼
至虚空究竟  及世间边际
我住利众生  令智心成熟
身为阿阇梨  善学离诸苦
不问自力能  何所非防护
若自作苦恼  何因生恐怖
随自师了知  我慢诸过失
住大悲境界  不贪于果报
常近事修学  平等何有我
见痴狂盲者  行步多错误
或堕险道中  自他常忧恼
为寻求彼故  同难而救护
如是行相应  则见大功德
我过失非一  其深如巨海
若自他复造  何由得解脱
若彼善教诫  羞耻诸过咎
常顶受他言  一切皆当学
闻彼冤生怖  慎勿于余说
彼我心命同  若喜则无耻
诸烦恼冤敌  我独能斗战
若此于心中  损坏无安隐
归命观自在  大悲无与等
绀发簇旋螺  复如鬘垂下
于十方刹土  指端流乳海
救地狱鬼趣  轮回诸极苦
复于善众生  亦寻声救护
婆雉阿修罗  得脱彼冤害
极最胜庄严  世所未曾睹
愚智诸有情  瞻奉咸忻庆
又复虔信礼  妙吉祥大士
所集正法藏  能利乐世间
无比大医王  善消诸毒难
施乐及寿命  故我今稽首
无边苦热恼  现广大清泉
令众悦其心  当除诸渴爱
十方诸世界  各现劫罗波
众生满所求  普现青莲目
无量诸菩萨  称赞身毛耸
归命文殊尊  最胜无过上
一切希有菩萨行  结集所有诸功德
自他当获福无穷  皆作文殊真佛子
书写此正法  我所有微善
为愍有情故  令增长胜惠
诸法从缘生  缘谢法即灭
我师大沙门  常作如是说

内学智慧-世界内学智慧学会官方网站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五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五

法称菩萨造宋西天三藏法护等奉诏译

念三宝品第十八之四
论曰。谓诸菩萨或以因缘遇诸难事。正念对治不生惊怖。如般若经说。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设于恶兽难中。不生惊恼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即作是念。我当利益诸众生故一切皆舍。若诸恶兽欲啖我者。我当施与速得圆满施波罗蜜。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诸恶虫兽之名。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怨贼难中不生惊恼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若己所有皆悉能捐。即作是念。若诸怨贼来欲所须。我当与之。乃至劫取断我命根。身语意业亦无嗔恨。速得圆满戒波罗蜜。及得具足忍波罗蜜。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如是怨贼之名。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渴乏难中。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得法利益而无忧恼。即作是念。我今当为一切众生宣说法要断除渴爱。设我此身为渴所逼趣命终者。复于后世起大悲心。嗟此众生薄福德故。还复生此无水难中。令修正行具足胜惠。而能圆满精进波罗蜜多。愿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如是渴乏之名。其中众生具足福德。自然而有八功德水。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饥馑难中。不生惊怖。何以故。是菩萨被精进铠坚固无懈。作如是念。今此众生受饥馑苦深可怜愍。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国土无有饥馑之名。所化众生适悦安隐。如忉利天自然快乐。一切所欲随心即现。寿命坚固安住寂静。

论曰。如是所作。则能增长广大福因最上境界。亦同清净经中所说。若以法施不生希望所获胜报。见深心教戒经。若人不希名闻财利。能以法施获二十种慈心功德。一者安住正念。二者能生觉悟三者发趣胜道。四者任持诸善。五者增长惠命。六者达出世智。七者除贪过失。八者除嗔过失。九者除痴过失。十者魔不得便。十一者诸佛加持。十二者诸天守护容色光泽。十三者非人恶友不得其便。十四者善友知识常所爱敬。十五者所言真实。十六者得无所畏。十七者意常悦豫。十八者善名流布。十九者明记无忘。二十者常乐法施此说是名慈心功德。又般若经云。复次阿难。若声闻人。以声闻法普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如其所证而为演说。悉令获得阿罗汉果。阿难。若菩萨摩诃萨。能以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句义。为一众生开示演说过前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证阿罗汉所得功德。又复于彼诸阿罗汉积集布施持戒功德。于意云何。是为多不阿难白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阿难。彼福虽多不如菩萨以此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门为他演说其福胜彼。又菩萨摩诃萨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法门。能一日中为人分别。如是乃至一时一刻一须臾顷善宣说者。阿难。彼菩萨如是法施。不可以声闻缘觉所有善根而相比喻。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故。又以法施。如妙法莲华经偈云。

菩萨有时  入于静室  以正忆念
随义观法  菩萨常乐  安隐说法
于清净地  而施床座  以油涂身
澡浴尘秽  著新净衣  内外俱净
安处法座  随问为说  若有比丘
及比丘尼  除懒堕意  及懈怠想
离诸忧恼  慈心说法  昼夜常说
无上道教  以诸因缘  无量譬喻
开示众生  咸令欢喜  衣服卧具
饮食医药  而于其中  无所希望
但一心念  说法因缘  愿成佛道
令众亦尔  是则大利  安乐供养

是经复说。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又月灯经偈云。

若耆宿请问  欲求于法施
应先谓彼言  我学习不广
又复作是说  尊者甚聪惠
岂于大德前  而能辄宣说
说时勿仓卒  当择器非器
既审其机已  不请亦为说
若于大众中  见诸毁禁者
勿复叹持戒  当叹施等行
若见少欲者  与持戒相应
起于大悲心  赞少欲持戒
得彼胜俦侣  便可赞持戒

论曰。如是法师。应当澡浴著新净衣。以慈修身为众演说。一切魔罗不得其便。见海意经陀罗尼。

怛[宁*也](切身)他(引一)设弥(引二)设摩嚩底(三)设弥多设咄噜(二合四)盎酤哩(引五)摩(引)啰[口*尔]底(六)葛啰(引)腻(引七)枳(引)踰哩(引八)乌朅嚩底(九)乌呼(引)葛野底(十)尾输(引)驮儞(十一)儞哩摩(二合)梨(引十二)摩罗(引)钵那曳(引十三)乌渴哩(引十四)渴噜(引)誐啰(二合)细(引十五)钵啰(二合)萨儞(引十六)系(引)目契(引十七)阿(引)目契(引十八)设曳多(引)儞萨哩嚩(二合)怛啰(二合)誐啰(二合)贺满驮那(引)儞(十九)屹哩(二合)系(引)多萨哩嚩(二合)波啰钵啰(二合)嚩(引)祢那(二十)尾目讫多(二合引)摩(引)啰播(引)舍(二十一)塞他(二合引)必多(引)没驮母捺啰(二合引二十二)三母捺伽(二合引)底多萨哩嚩(二合)摩啰(二十三)阿都[黍-禾+利]多钵捺钵哩戍[亭*夜](切身引二十四)尾誐蹉底萨哩嚩(二合)摩(引)啰葛哩摩(二合引)尼(二十五)

彼说法师。以此真言作持诵已。处于法座。普观众会广运慈心。当于己身起医王想如法药想。于听法者起病人想。于诸如来起正士想。于正法眼起久住想。由此真言现前施作于正理法如应为说。是时周匝百由旬内。诸魔天众悉不能来作诸魔事。设诸魔王至法会所。亦复不能作诸障难。

论曰。如是平等法施。则能增长大菩提心。如宝箧经云。文殊师利。譬如林木枝叶繁茂。皆因四大而得生长。文殊师利。如是菩萨以种种门集诸善根。一切皆摄在菩提心。于一切智回向菩提以为增长。

论曰。若诸菩萨为欲广大显示修学佛之境界。最初安住正念正知。如是则能成就正断及不放逸谓由发起精进乐欲。而于未生恶不善法防护不起。于其已生恶不善法。则能永断使令清净。未生善法令其发起。已生善法更复增长。于不放逸而常安住。诸善法中此为根本。如月灯经偈云。

如我所说诸善法  谓戒闻舍及忍辱
以不放逸为根本  是名善逝最胜财

云何名放逸。谓于邪教及恶朋友。虚妄推求而得生起。如人执持王所饮药。盛满器中行险滑路。当知是人恐怖忧恼。何有放逸。又如来秘密经说。云何不放逸谓能最初调摄诸根。眼见色等不取于相不著于好。如是乃至意法亦然。了知是已皆不取著不生染爱常求出离。又于自心善调伏已。亦能随应摄护他心。善能息彼烦恼染爱。此名不放逸。若人信解不放逸法。则能随顺诸精进事。亦复积集净信功德。由修净信及不放逸精进法故。则能修作正念正知。以正念正知故。则于一切菩提分法而不坏失。若具净信不放逸精进正念正知者。则能勤修深固之法。菩萨若于深固法中善了知者。则能于有于无如实觉了。乃至于世俗谛中说眼等为有。彼经偈云。

常不放逸甘露法  利众生发菩提心
深固寂静心亦然  诸乐根本无所取

论曰。若能积集诸相应行。则于自他增长胜福。而说颂曰。

学自他平等  坚固菩提心
对自成于他  展转无有实
亦犹立彼岸  由此而对待
彼既本来无  我性何所有
若苦不防护  则为苦所著
如是行法者  云何而不护
起邪妄分别  执我以为常
若我本如然  何现有生灭
彼若别有生  为谁修福业
营求于财利  及受诸快乐
现见身衰老  不久而殒灭
复生为婴儿  童子及年少
于刹那时分  速朽而变坏
何处名为身  爪发皆离散
初识托母胎  生已为孩孺
盛年衰老相  最后为灰烬
此明身自性  分位假安布
毕竟无一尘  形相那久住
又复此身者  不说当自知
为异相所迁  思惟我何有
由分位和合  世俗而显现
于佛正理中  随相应所断
彼若无有识  则不能建立
亦无贪恚痴  云何有功德
余九种世间  各各有三种
无识与衣等  何能生彼乐
衣不能生乐  当知从因生
若乐生于衣  彼相何曾有
是故正教理  说诸行无常
现证及思惟  由因缘和合
见自己眷属  云何说有常
于方所推求  无一微尘许
如燃灯油尽  彼油知何往
如是观察已  刹那不可住
聚集诸眷属  严饰而行列
妄计为我有  于乐他可知
了知彼众生  无一可积集
自他既有殊  于苦亦无得
如是不相应  彼我何处有
或如自力能  数数而开示
世间诸众生  多苦常逼切
当起大悲心  为怜愍于彼
善作是观察  平等而救度
假使入阿鼻  如鹅泛莲沼
为令诸有情  常处欢喜海
自不乐解脱  救彼常无厌
作是利益已  而不生恃赖
亦无有疲劳  不希于果报
若十方福聚  彼我定获得
不生嫉妒心  他乐同己想
又复若自他  同修于忏悔
劝请佛世尊  及随喜福业
作如是回向  平等无差别
随其福所施  无尽众生界
菩萨行是行  则多所饶益
增长大悲心  获最上安隐
得彼金刚手  及诸佛世尊
常作于护持  群魔咸惊悸
是法王之子  诸天咸赞扬
住菩提心车  善游履胜道
众生善修习  息除自他苦
故我无所著  一切皆当舍
若人为爱缚  则苦无穷极
烦恼由之生  损坏徒后悔
若火烧众生  炽然皆普遍
下至爪分量  于己亦无乐
谓一切我爱  第一之苦本
烧然使无余  为利诸含识
乐妻子眷属  毕竟皆弃捐
思惟因缘生  于身亦无爱
诸有具智人  于彼二皆舍
了知身与心  刹那差别起
谓常无有常  离垢本无垢
自得于菩提  彼亦成正觉
不思以世法  而利于众生
法药及佛像  如是我当施
以惠自拣择  所作事相应
摄护于己财  积已而能散
或自身他身  若少苦多苦
如是皆令得  诸上妙快乐
众生于欲境  防护生障恼
如蛇处窟穴  毕竟令清净
犹如净良田  成熟诸稼穑
能除饥热恼  满足其福报
若人不远离  名利及五欲
所说亦无诚  于彼不须怒
彼既失自利  怒之忍何有
于是不生嗔  利他而不断
善行真实忍  如观麝有香
己物为他侵  返遭猎者损
以方便思惟  无主宰快乐
自既非受用  彼何无教诲
如是彼佛子  念念除烦恼
了诸根境界  譬若大疮疱
念彼忿恚者  饶益而开诱
自性离调柔  处苦乐何得
又彼五大种  示之以强名
乃至住有情  皆成于义利
若利生无懈  则不造诸恶
故我勤修习  六界无衰恼
至虚空究竟  及世间边际
我住利众生  令智心成熟
身为阿阇梨  善学离诸苦
不问自力能  何所非防护
若自作苦恼  何因生恐怖
随自师了知  我慢诸过失
住大悲境界  不贪于果报
常近事修学  平等何有我
见痴狂盲者  行步多错误
或堕险道中  自他常忧恼
为寻求彼故  同难而救护
如是行相应  则见大功德
我过失非一  其深如巨海
若自他复造  何由得解脱
若彼善教诫  羞耻诸过咎
常顶受他言  一切皆当学
闻彼冤生怖  慎勿于余说
彼我心命同  若喜则无耻
诸烦恼冤敌  我独能斗战
若此于心中  损坏无安隐
归命观自在  大悲无与等
绀发簇旋螺  复如鬘垂下
于十方刹土  指端流乳海
救地狱鬼趣  轮回诸极苦
复于善众生  亦寻声救护
婆雉阿修罗  得脱彼冤害
极最胜庄严  世所未曾睹
愚智诸有情  瞻奉咸忻庆
又复虔信礼  妙吉祥大士
所集正法藏  能利乐世间
无比大医王  善消诸毒难
施乐及寿命  故我今稽首
无边苦热恼  现广大清泉
令众悦其心  当除诸渴爱
十方诸世界  各现劫罗波
众生满所求  普现青莲目
无量诸菩萨  称赞身毛耸
归命文殊尊  最胜无过上
一切希有菩萨行  结集所有诸功德
自他当获福无穷  皆作文殊真佛子
书写此正法  我所有微善
为愍有情故  令增长胜惠
诸法从缘生  缘谢法即灭
我师大沙门  常作如是说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内学智慧 »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五

世界内学智慧学会

英文简称(WEMPA),总部设在香港,是经香港特区政府批准成立的非盈利性质的社会团体。 我们的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地内学智慧的研修与推广发展,在内学研修的发展方向和内典文化传播方面进行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关于WEMPA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