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16
速度(字/分钟)
1
倒计时
3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镜像

本地分竟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一

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一
如是已说本地。次说诸地决择善巧。由此决择善巧为依。于一切地善能问答。今当先说五识身地意地决择。

问前说种子依。谓阿赖耶识。而未说有有之因缘广分别义。何故不说。何缘知有广分别义。云何应知。答由此建立是佛世尊最深密记。是故不说。如世尊言。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复次嗢拖南曰。

执受初明了  种子业身受
无心定命终  无皆不应理

由八种相。证阿赖耶识决定是有。谓若离阿赖耶识依止执受不应道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有明了性不应道理。有种子性不应道理。业用差别不应道理。身受差别不应道理。处无心定不应道理。命终时识不应道理。何故若无阿赖耶识依止执受不应道理。由五因故。何等为五。谓阿赖耶识先世所造业行为因。眼等转识于现在世众缘为因。如说根及境界。作意力故诸转识生。乃至广说是名初因。又六识身有善不善等性可得。是第二因。又六识身无覆无记异熟所摄类不可得。是第三因。又六识身各别依转。于彼彼依彼彼识转。即彼所依应有执受。余无执受不应道理。设许执受亦不应理。识远离故。是第四因。又所依止应成数数执受过失。所以者何。由彼眼识于一时转一时不转。余识亦尔。是第五因。如是先业及现在缘以为因故。善不善等性可得故。异熟种类不可得故。各别所依诸识转故。数数执受依止过故。不应道理。何故若无阿赖耶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谓有难言。若决定有阿赖耶识。应有二识俱时生起。应告彼言。汝于无过妄生过想。何以故。容有二识俱时转故。所以者何。且如有一俱时欲见。乃至欲知。随有一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由彼尔时作意无别。根境亦尔。以何因缘识不俱转。

何故若无诸识俱转。与眼等识同行意识。明了体性不可得耶。谓或有时忆念过去曾所受境。尔时意识行不明了。非于现境意现行时得有如是不明了相。是故应许诸识俱转或许意识无明了性。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有种子性不应道理。谓六识身展转异故。所以者何。从善无间。不善性生。不善无间复善性生。从二无间无记性生。劣界无间中界生。中界无间妙界生。如是妙界无间乃至劣界生。有漏无间无漏生。无漏无间有漏生。世间无间出世生。出世无间世间生。非如是相有种子性应正道理。又彼诸识长时间断。不应相续长时流转。是故此亦不应道理。何故若无诸识俱转。业用差别不应道理。谓若略说有四种业。一了别器业。二了别依业。三了别我业。四了别境业。此诸了别刹那刹那俱转可得。是故一识于一刹那。有如是等业用差别不应道理。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身受差别不应道理。谓如有一或如理思或不如理。或无思虑或随寻伺。或处定心或不在定。尔时于身诸领受。起非一众多种种差别。彼应无有然现可得。是故定有阿赖耶识。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处无心定不应道理。谓入无想定或灭尽定。应如舍命识离于身。非不离身。如世尊说当于尔时识不离身故。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命终时识不应道理。谓临终时或从上身分。识渐舍离冷触渐起。或从下身分。非彼意识有时不转。故知唯有阿赖耶识能执持身。此若舍离。即于身分冷触可得。身无觉受。意识不尔。是故若无阿赖耶识不应道理。

复次嗢拖南曰。

所缘若相应  更互为缘性
与识等俱转  杂染污还灭

若略说阿赖耶识。由四种相建立流转。由一种相建立还灭。云何四相建立流转。当知建立所缘转故。建立相应转故。建立互为缘性转故。建立识等俱转转故。云何一相建立还灭。谓由建立杂染转故。及由建立彼还灭故。云何建立所缘转相。谓若略说阿赖耶识。由于二种所缘境转。一由了别内执受故。二由了别外无分别器相故。了别内执受者。谓能了别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及诸色根根所依处。此于有色界。若在无色。唯有习气执受了别。了别外无分别器相者。谓能了别依止。缘内执受阿赖耶识故。于一切时无有间断。器世间相譬如灯焰生时内执膏炷外发光明。如是阿赖耶识缘内执受缘外器相。生起道理应知亦尔。

复次阿赖耶识缘境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

复次阿赖耶识缘境。无废时无变易。从初执受刹那乃至命终。一味了别而转故复次阿赖耶识于所缘境念念生灭。当知刹那相续流转非一非常。复次阿赖耶识。当言于欲界中缘狭小执受境。于色界中缘广大执受境。于无色界空无边处识无边处缘无量执受境。于无所有处缘微细执受境。于非想非非想处缘极微细执受境。如是了别二种所缘故。于所缘境微细了别故。相似了别故。刹那了别故。了别狭小执受所缘故。了别广大执受所缘故。了别无量执受所缘故。了别微细执受所缘故。了别极微细执受所缘故。应知建立阿赖耶识所缘转相。

云何建立相应转相。谓阿赖耶识。与五遍行心相应所恒共相应。谓作意触受想思。如是五法。亦唯异熟所摄最极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亦常一类缘境而转。又阿赖耶识相应受。一向不苦不乐无记性摄。当知余心法行相亦尔。如是遍行心所相应故。异熟一类相应故。极微细转相应故。恒常一类缘境而转相应故。不苦不乐相应故。一向无记相应故。应知建立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云何建立互为缘性转相。谓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作二缘性。一为彼种子故。二为彼所依故。为种子者。谓所有善不善无记转识转时。一切皆用阿赖耶识为种子故。为所依者。谓由阿赖耶识执受色根。五种识身依之而转。非无执受。又由有阿赖耶识故得有末那。由此末那为依止故意识得转。譬如依止眼等五根五识身转。非无五根。意识亦尔非无意根。复次诸转识。与阿赖耶识作二缘性。一于现法中。能长养彼种子故。二于后法中。为彼得生摄殖彼种子故。于现法中长养彼种子者。谓如依止阿赖耶识善不善无记转识转时。如是如是于一依止同生同灭。熏习阿赖耶识。由此因缘后后转识善不善无记性转。更增长转更炽盛转更明了而转。于后法中为彼得生摄殖彼种子者。谓彼熏习种类。能引摄当来异熟无记。阿赖耶识如是为彼种子故。为彼所依故。长养种子故。摄殖种子故。应知建立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互为缘性转相。云何建立阿赖耶识与转识等俱转转相。谓阿赖耶识。或于一时唯与一种转识俱转。所谓末那。何以故。由此末那。我见慢等恒共相应思量行相。若有心位若无心位。常与阿赖耶识一时俱转。缘阿赖耶识以为境界。执我起慢思量行相。或于一时与二俱转。谓末那及意识。或于一时与三俱转。谓五识身随一转时。或于一时与四俱转。谓五识身随二转时。或时乃至与七俱转。谓五识身和合转时。又复意识染污末那以为依止。彼未灭时相了别缚不得解脱。末那灭已相缚解脱。又复意识能缘他境及缘自境。缘他境者。谓缘五识身所缘境界或顿不顿缘自境者。谓缘法境。

复次阿赖耶识。或于一时与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俱时而转。此受与转识相应依彼而起。谓于人中若欲界天。若于一分鬼傍生中。俱生不苦不乐受与转识相应。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相杂俱转。若那落迦等中他所映夺。不苦不乐受与纯苦。无杂受俱时而转。当知此受被映夺故难可了知。如那落迦等中一向苦受俱转。如是于下三静虑地。一向乐受俱转。于第四静虑地乃至有顶。一向不苦不乐受俱转。

复次阿赖耶识。或于一时与转识相应善不善无记诸心所俱时而转。

如是阿赖耶识。虽与转识俱时而转。亦与客受客善不善无记心所俱时而转。然不应说与彼相应。何以故。由不与彼同缘转故。如眼识虽与眼根俱转然不相应。此亦如是。应知此中依少分相似道理故得为喻。又如诸心所虽心所性无有差别。然相异故于一身中一时俱转互不相违。如是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于一身中一时俱转。当知更互亦不相违。又如于一瀑流有多波浪一时而转互不相违。又如于一清净镜面有多影像一时而转互不相违。如是于一阿赖耶识。有多转识一时俱转。当知更互亦不相违。又如一眼识于一时间于一事境。唯取一类无异色相。或于一时顿取非一种种色相。如眼识于众色。如是耳识于众声。鼻识于众香。舌识于众味亦尔。又如身识或于一时于一事境唯取一类无异触相。或于一时顿取非一种种触相。如是分别意识。于一时间或取一境相。或取非一种种境相。当知道理亦不相违。又前说末那恒与阿赖耶识俱转乃至未断。当知常与俱生任运四种烦恼一时相应。谓萨迦耶见。我慢。我爱。及与无明。此四烦恼。若在定地若不定地。当知恒行不与善等相违。是有覆无记性。如是阿赖耶识。与转识俱转故。与诸受俱转故。与善等俱转故。应知建立阿赖耶识俱转转相。

云何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谓略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所以者何。由此识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故。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由能生起器世间故。亦是有情互起根本。一切有情相望互为增上缘故。所以者何。无有有情与余有情互相见等时。不生苦乐等更相受用。由此道理当知有情界互为增上缘。又即此阿赖耶识。能持一切法种子故。于现在世是苦谛体。亦是未来苦谛生因。又是现在集谛生因。如是能生有情世间故。能生器世间故。是苦谛体故。能生未来苦谛故。能生现在集谛故。当知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

复次阿赖耶识所摄持顺解脱分。及顺决择分等善法种子。此非集谛因。由顺解脱分等善根与流转相违故。所余世间所有善根。因此生故转更明盛。由此因缘彼所摄受自类种子。转有功能转有势力。增长种子速得成立。复由此种子故彼诸善法转明盛生。又复能感当来转增转胜可爱可乐诸异熟果。复次依此一切种子阿赖耶识故。薄伽梵说。有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有意界法界意识界。由于阿赖耶识中有种种界故。又如经说恶叉聚喻。由于阿赖耶识中有多界故。

复次此杂染根本阿赖耶识。修善法故方得转灭。此修善法若诸异生。以缘转识为境作意方便住心。能入最初圣谛现观。非未见谛者于诸谛中。未得法眼。便能通达一切种子阿赖耶识。此未见谛者修如是行已。或入声闻正性离生。或入菩萨正性离生。达一切法真法界已。亦能通达阿赖耶识。当于尔时能总观察自内所有一切杂染。亦能了知自身外为相缚所缚。内为粗重缚所缚。

复次修观行者。以阿赖耶识是一切戏论所摄诸行界故。略彼诸行。于阿赖耶识中总为一团一积一聚。为一聚已由缘真如境智。修习多修习故而得转依。转依无间当言已断阿赖耶识。由此断故当言已断一切杂染。当知转依由相违故。能永对治阿赖耶识。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又阿赖耶识。恒为一切粗重所随。转依究竟远离一切所有粗重。又阿赖耶识。是烦恼转因。圣道不转因。转依是烦恼不转因。圣道转因。应知但是建立因性。非生因性。又阿赖耶识。令于善净无记法中不得自在。转依令于一切善净无记法中得大自在。又阿赖耶识断灭相者。谓由此识正断灭故舍二种取。其身虽住犹如变化。所以者何。当来后有苦因断故。便舍当来后有之取。于现法中一切烦恼因永断故。便舍现法一切杂染所依之取。一切粗重永远离故。唯有命缘暂时得住。由有此故契经中言。尔时但受身边际受命边际受。广说乃至即于现法一切所受究竟灭尽。

如是建立杂染根本故。趣入通达修习作意故。建立转依故。当知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

如是已依胜义道理。建立心意识名义差别。由此道理。于三界等诸心意识一切杂染清净道理。应随决了。余处所显心意识理。但随所化有情差别。为婴儿慧所化。权说方便令彼易得入故。

问若成就阿赖耶识亦成就转识耶。设成就转识亦成就阿赖耶识耶。答应作四句。或有成就阿赖耶识非转识。谓无心睡眠无心闷绝。入无想定入灭尽定生无想天。或有成就转识非阿赖耶识。谓阿罗汉若诸独觉。不退菩萨及诸如来住有心位。或有俱成就。谓余有情住有心位。或有俱不成就。谓阿罗汉若诸独觉不退菩萨及诸如来。入灭尽定处无余依般涅槃界。

问内外诸法自性各别各住自相。何因缘故十八界中唯六识界自性建立。所余诸界为彼所依所缘助伴而建立耶。答由六识界于彼彼念。瞬息须臾日夜等位速疾转变。托彼彼缘依眼等根缘色等境。用诸心所以为助伴。非一众多种种生起。由彼彼依之所生故得彼彼名。如火依附彼彼缘故而得烧然尔时便得彼彼名数。由诸草木牛粪糠札等为缘故。火方得然。尔时便数名为草火乃至札火。如是眼色以为缘故眼识得生数名眼识。如是乃至数名意识。广说应知。余眼等界若彼自性从初生已。即彼自性相似生起。展转相续究竟随转。又一识类藉彼彼缘种种差别自性生起。是故识界自性建立。所余诸界为彼所依所缘助伴而得建立。

复次当辩识身遍知。问心清净行苾刍。由几种相遍知其心。答若略说由三种相。一杂染爱乐相。二杂染过患相。三杂染还灭方便善巧相。

云何心清净行苾刍遍知自心杂染爱乐相。谓心清净行苾刍作如是念。今我此心于诸杂染长夜爱乐。自知爱乐诸杂染已。便从有贪性出。于离贪性安止其心。尔时其心于离贪性。不能安住亦不爱乐。更无异缘唯有速疾还来趣入流散驰骋有贪性中。如从有贪性如是。从有嗔有痴下劣掉举不寂静散乱性出。广说乃至从放逸爱乐住性出。于常勤修习诸善法中安止其心。尔时其心于常勤修习诸善法中。不能安住亦不爱乐。更无异缘唯有速疾还来趣入流散驰骋乃至放逸爱乐性中。如是名为心清净行苾刍遍知自心杂染爱乐相。

如是遍知自心杂染爱乐相已。此心清净行苾刍。复能遍知自心杂染过患相。谓作是念。今我此有贪心。能为自害能为他害能为俱害能生现法罪能生后法罪能生现法后法罪。又能为缘生彼所生身心忧苦。如于有贪性如是。乃至于放逸爱乐性。当知亦尔。复作是念。此有贪心乃至放逸爱乐心。有过患故有疫有横有灾有恼。

如是遍知自心杂染过患相已。复能遍知自心杂染还灭方便善巧相。谓我今不应随自杂染有诸过患有疫有横有灾有恼。心自在转。必令自心随我势力自在而转。彼既如是了知。我今不应随顺自心而转。当令自心随我转。已数数思择。令有贪心舍有贪性。无贪性中安住爱乐。又复于彼见胜功德。如是乃至令舍放逸爱乐住性。乃至于常勤修习诸善法中安住爱乐。又复于彼见胜功德彼多安住。如是行已尔时其心不由思择。于常勤修习诸善法中自然安住爱乐。于前杂染爱乐性中深生厌责。由此因缘心清净行苾刍。如实了知自心杂染爱乐。速疾回转无譬喻性。又能善知如是杂染心有过患性。又能善知如是杂染心还灭方便。由如是故心清净行苾刍。速能证得无上心清净性。所谓诸漏永尽。

复次当辩心善巧差别及心转善巧差别。谓依遍计所执自性。当知心善巧差别。依依他起自性。当知心转善巧差别。

复次若能善巧熏修心者得二胜利。一于果时触证安乐。二于因时自在而转复次心混浊者有三过失。一不如理作意过失。二随眠过失。三起缠过失。

问如世尊言。唯当于心深善勇猛如理观察。念住中说。要当于身住身循观乃至于法住法循观。此何密意。答为显四念住唯观察心故。谓观心执受观心领纳观心了别观心染净。唯为观察心所执受心所领纳心了别境心染净故。说四念住。

复次有诸苾刍。住三种住行六正行。于大师教多有所作。谓住解脱住。住解脱门住。及住能引解脱门法住。行无间行。行善受思惟行。行修所引善根生起行。行离诸爱味简择谛行。行即于此无增上慢行。行正清净受用行。复次有二种舍施。一受者舍施。二施者舍施。施果亦有二种。一得大财富。二得此等流受用胜解。

复次当辨证成道理。问依何道理。应知宣说唯从未来非实非有诸行相生。答若未来法行相实有而得生者。此法为转而说生耶。谓从未来世处转向现在世处。为死生耶。谓未来世死生现在世。为彼为缘而得生耶。谓于未来法住不变用彼为缘于现在世有余法生。为有业用而说生耶。谓于未来本无业用至现在世方有业用。为圆满相而说生耶。谓于未来相未圆满至现在世相乃圆满。为由异相而说生耶。谓于未来有未来分及有因分。由此二种其相有异。来至现在有现在分及有果分。由此二种其相有异。如是六种诸法生起皆不应理。何以故。非无方无处。法有从异方转趣异方义。亦非未生未已生法而有死义。若彼为缘而得生者。便异法生非未来生。此于未来便为未有。又一切法第一义中无作用故。业用离相异不可得。唯即于相而假建立。设有异者。未来现在同实有相。唯说现在独有业用。理不可得。又此业用。便应本无而今得生。又与世尊微妙言说即成相违。如说诸行非常非恒汝显诸行业用无常。由此义故行应是常又等于一相。若相异分得是有者。相之异分何故不有。又相异分本无今有。相之异分何故不成本无今有。又离色等一切行相。余未来分必不可得。又应未来无有果相现在方有果相生起。如是已辨证成道理。依此道理应知。宣说未来诸法一切行相非实非有本无今有。如于未来如是。过去随其所应。由此道理当知。宣说非实非有。复次过去行云何。谓相已灭没自性已舍。现在行云何。谓相未灭没自性未舍生时暂住。未来行云何。谓因现有自相未生未得自性。问若彼诸行未来本无而得生者。空华兔角石女儿等何故不生。答由空华等无生因故。一切诸行各各差别定有生因。问若一切行各各差别有生因者。何因缘故诸行俱时不顿生耶。答诸行虽有各别生因。然必待缘方得生起。若彼彼行生缘现前。彼彼行因生彼彼行。是故诸行虽现有因。然无俱时顿生起过。

复次此中云何名诸行因。何等名缘。谓薄伽梵说。诸行生缘略有四种。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因缘一种亦因亦缘。余之三种唯缘非因。云何因缘。谓诸色根根依及识。此二略说。能持一切诸法种子。随逐色根有诸色根种子及余色法种子一切心心所等种子。若随逐识有一切识种子及余无色法种子诸色根种子。所余色法种子。当知所余色法自性。唯自种子之所随逐。除大种色。由大种色二种种子所随逐故。谓大种种子及造色种子。即此所立随逐差别种子相续。随其所应望所生法。是名因缘。

复次若诸色根及自大种。非心心所种子所随逐者。入灭尽定入无想定生无想天。后时不应识等更生。然必更生。是故当知心心所种子随逐色根。以此为缘彼得更生。

复次若诸识非色种子所随逐者。生无色界异生。从彼寿尽业尽没已还生下时。色无种子应不更生。然必更生。是故当知诸色种子随逐于识。以此为缘色法更生复次若诸异生由世间道入初静虑。若得生彼尔时欲界诸染污法。及余欲界诸法种子。但被损伏不能永害。何以故。由此异生从彼定退欲界染法复现前故。从初静虑没已。复还生欲界故。

复次损伏略有三种。一远离损伏。二厌患损伏。三奢摩他损伏。云何远离损伏。谓如有一弃舍家法趣于非家。远离种种受用欲具。受持禁戒。于所受持远离禁戒。亲近修习若多修习。由亲近修习多修习相续不断故。于诸欲具心不趣入。心不流散。心不安住。心不爱乐。亦不发起彼增上力缘彼境界所起烦恼。如是名为远离损伏。云何厌患损伏。谓如有一或由过患想。或由不净想。或由青瘀等想。或由随一如理作意。如是如是厌患诸欲。离未离欲然于诸欲修厌逆故。心不趣入乃至广说。如是名为厌患损伏。云何奢摩他损伏。谓如有一由世间道。得离欲界欲或离色界欲。彼由奢摩他任持心相续故。于欲色中心不趣入。乃至广说。如是名为奢摩他损伏。若圣弟子由出世道离欲界欲。乃至具得离三界欲。尔时一切三界染污诸法种子皆悉永害。何以故。由圣弟子于现法中不复堪任从离欲退更起下地烦恼现前。或生上地。亦不堪任从彼没已还生下地。如谷麦等诸外种子安置空迥或于干器。虽不生芽非不种子。若火所损尔时毕竟不成种子。内法种子损伏永害道理亦尔。若圣弟子将入无余涅槃界时。所有一切善及无记诸法种子皆被损害。由染污法种子灭故。不复能感当来异熟果。亦不复能生自类果。当知是名第四损伏。所谓永害助伴损伏。

复次具缚者所有心起。若乐俱行或苦俱行。或不苦不乐俱行。此一切心。皆乐种子。苦种子。不苦不乐种子之所随逐。若起善心或染污心或无记心。此一切心。皆善种子染污种子无记种子之所随逐。又诸有学不具缚者所有心生。若世间善心或出世心。或染污心或无记心。此一切心。皆为一切修道所断烦恼种子之所随逐。由未断故有时得生。亦为所余诸法种子之所随逐。又诸无学一切烦恼已永断者所有心生。若世间善心。若出世心。若无记心。此一切心。皆已永离染法种子。但为一切善无记法种子随逐相续而生。复次此所建立种子道理。当知且依未建立阿赖耶识圣教而说。若已建立阿赖耶识。当知略说诸法种子。一切皆依阿赖耶识。又彼诸法若未永断。若非所断。随其所应所有种子随逐应知。

问如世尊言。我说阿罗汉苾刍于四种增上心法现法安乐住中随一而退。若彼一切染污种子皆已永害。云何复起下地烦恼。若不复起彼云何退。答退有二种。一者断退。二者住退。言断退者唯是异生。言住退者。是诸圣者亦是异生。若世间道断诸烦恼复起现前。当知尔时断退故退。亦是住退。若出世道断烦恼已心营世务。不专修习如理作意。由此不能于其中间。现法乐住数起现前如先所得后亦如是。然其下地已断烦恼不复现前。如是名为住退故退。非是断退。又若已断一切烦恼成阿罗汉。而彼一切染法种子未永害者。云何名为心善解脱阿罗汉果诸漏永尽。若已永害。于相续中永无一切染法种子。尚不应起不正思惟。况诸烦恼。是故当知由出世道断烦恼者。定无有退。

内学智慧-世界内学智慧学会官方网站

本地分竟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一

本地分竟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一

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一
如是已说本地。次说诸地决择善巧。由此决择善巧为依。于一切地善能问答。今当先说五识身地意地决择。

问前说种子依。谓阿赖耶识。而未说有有之因缘广分别义。何故不说。何缘知有广分别义。云何应知。答由此建立是佛世尊最深密记。是故不说。如世尊言。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复次嗢拖南曰。

执受初明了  种子业身受
无心定命终  无皆不应理

由八种相。证阿赖耶识决定是有。谓若离阿赖耶识依止执受不应道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有明了性不应道理。有种子性不应道理。业用差别不应道理。身受差别不应道理。处无心定不应道理。命终时识不应道理。何故若无阿赖耶识依止执受不应道理。由五因故。何等为五。谓阿赖耶识先世所造业行为因。眼等转识于现在世众缘为因。如说根及境界。作意力故诸转识生。乃至广说是名初因。又六识身有善不善等性可得。是第二因。又六识身无覆无记异熟所摄类不可得。是第三因。又六识身各别依转。于彼彼依彼彼识转。即彼所依应有执受。余无执受不应道理。设许执受亦不应理。识远离故。是第四因。又所依止应成数数执受过失。所以者何。由彼眼识于一时转一时不转。余识亦尔。是第五因。如是先业及现在缘以为因故。善不善等性可得故。异熟种类不可得故。各别所依诸识转故。数数执受依止过故。不应道理。何故若无阿赖耶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谓有难言。若决定有阿赖耶识。应有二识俱时生起。应告彼言。汝于无过妄生过想。何以故。容有二识俱时转故。所以者何。且如有一俱时欲见。乃至欲知。随有一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由彼尔时作意无别。根境亦尔。以何因缘识不俱转。

何故若无诸识俱转。与眼等识同行意识。明了体性不可得耶。谓或有时忆念过去曾所受境。尔时意识行不明了。非于现境意现行时得有如是不明了相。是故应许诸识俱转或许意识无明了性。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有种子性不应道理。谓六识身展转异故。所以者何。从善无间。不善性生。不善无间复善性生。从二无间无记性生。劣界无间中界生。中界无间妙界生。如是妙界无间乃至劣界生。有漏无间无漏生。无漏无间有漏生。世间无间出世生。出世无间世间生。非如是相有种子性应正道理。又彼诸识长时间断。不应相续长时流转。是故此亦不应道理。何故若无诸识俱转。业用差别不应道理。谓若略说有四种业。一了别器业。二了别依业。三了别我业。四了别境业。此诸了别刹那刹那俱转可得。是故一识于一刹那。有如是等业用差别不应道理。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身受差别不应道理。谓如有一或如理思或不如理。或无思虑或随寻伺。或处定心或不在定。尔时于身诸领受。起非一众多种种差别。彼应无有然现可得。是故定有阿赖耶识。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处无心定不应道理。谓入无想定或灭尽定。应如舍命识离于身。非不离身。如世尊说当于尔时识不离身故。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命终时识不应道理。谓临终时或从上身分。识渐舍离冷触渐起。或从下身分。非彼意识有时不转。故知唯有阿赖耶识能执持身。此若舍离。即于身分冷触可得。身无觉受。意识不尔。是故若无阿赖耶识不应道理。

复次嗢拖南曰。

所缘若相应  更互为缘性
与识等俱转  杂染污还灭

若略说阿赖耶识。由四种相建立流转。由一种相建立还灭。云何四相建立流转。当知建立所缘转故。建立相应转故。建立互为缘性转故。建立识等俱转转故。云何一相建立还灭。谓由建立杂染转故。及由建立彼还灭故。云何建立所缘转相。谓若略说阿赖耶识。由于二种所缘境转。一由了别内执受故。二由了别外无分别器相故。了别内执受者。谓能了别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及诸色根根所依处。此于有色界。若在无色。唯有习气执受了别。了别外无分别器相者。谓能了别依止。缘内执受阿赖耶识故。于一切时无有间断。器世间相譬如灯焰生时内执膏炷外发光明。如是阿赖耶识缘内执受缘外器相。生起道理应知亦尔。

复次阿赖耶识缘境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

复次阿赖耶识缘境。无废时无变易。从初执受刹那乃至命终。一味了别而转故复次阿赖耶识于所缘境念念生灭。当知刹那相续流转非一非常。复次阿赖耶识。当言于欲界中缘狭小执受境。于色界中缘广大执受境。于无色界空无边处识无边处缘无量执受境。于无所有处缘微细执受境。于非想非非想处缘极微细执受境。如是了别二种所缘故。于所缘境微细了别故。相似了别故。刹那了别故。了别狭小执受所缘故。了别广大执受所缘故。了别无量执受所缘故。了别微细执受所缘故。了别极微细执受所缘故。应知建立阿赖耶识所缘转相。

云何建立相应转相。谓阿赖耶识。与五遍行心相应所恒共相应。谓作意触受想思。如是五法。亦唯异熟所摄最极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亦常一类缘境而转。又阿赖耶识相应受。一向不苦不乐无记性摄。当知余心法行相亦尔。如是遍行心所相应故。异熟一类相应故。极微细转相应故。恒常一类缘境而转相应故。不苦不乐相应故。一向无记相应故。应知建立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云何建立互为缘性转相。谓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作二缘性。一为彼种子故。二为彼所依故。为种子者。谓所有善不善无记转识转时。一切皆用阿赖耶识为种子故。为所依者。谓由阿赖耶识执受色根。五种识身依之而转。非无执受。又由有阿赖耶识故得有末那。由此末那为依止故意识得转。譬如依止眼等五根五识身转。非无五根。意识亦尔非无意根。复次诸转识。与阿赖耶识作二缘性。一于现法中。能长养彼种子故。二于后法中。为彼得生摄殖彼种子故。于现法中长养彼种子者。谓如依止阿赖耶识善不善无记转识转时。如是如是于一依止同生同灭。熏习阿赖耶识。由此因缘后后转识善不善无记性转。更增长转更炽盛转更明了而转。于后法中为彼得生摄殖彼种子者。谓彼熏习种类。能引摄当来异熟无记。阿赖耶识如是为彼种子故。为彼所依故。长养种子故。摄殖种子故。应知建立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互为缘性转相。云何建立阿赖耶识与转识等俱转转相。谓阿赖耶识。或于一时唯与一种转识俱转。所谓末那。何以故。由此末那。我见慢等恒共相应思量行相。若有心位若无心位。常与阿赖耶识一时俱转。缘阿赖耶识以为境界。执我起慢思量行相。或于一时与二俱转。谓末那及意识。或于一时与三俱转。谓五识身随一转时。或于一时与四俱转。谓五识身随二转时。或时乃至与七俱转。谓五识身和合转时。又复意识染污末那以为依止。彼未灭时相了别缚不得解脱。末那灭已相缚解脱。又复意识能缘他境及缘自境。缘他境者。谓缘五识身所缘境界或顿不顿缘自境者。谓缘法境。

复次阿赖耶识。或于一时与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俱时而转。此受与转识相应依彼而起。谓于人中若欲界天。若于一分鬼傍生中。俱生不苦不乐受与转识相应。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相杂俱转。若那落迦等中他所映夺。不苦不乐受与纯苦。无杂受俱时而转。当知此受被映夺故难可了知。如那落迦等中一向苦受俱转。如是于下三静虑地。一向乐受俱转。于第四静虑地乃至有顶。一向不苦不乐受俱转。

复次阿赖耶识。或于一时与转识相应善不善无记诸心所俱时而转。

如是阿赖耶识。虽与转识俱时而转。亦与客受客善不善无记心所俱时而转。然不应说与彼相应。何以故。由不与彼同缘转故。如眼识虽与眼根俱转然不相应。此亦如是。应知此中依少分相似道理故得为喻。又如诸心所虽心所性无有差别。然相异故于一身中一时俱转互不相违。如是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于一身中一时俱转。当知更互亦不相违。又如于一瀑流有多波浪一时而转互不相违。又如于一清净镜面有多影像一时而转互不相违。如是于一阿赖耶识。有多转识一时俱转。当知更互亦不相违。又如一眼识于一时间于一事境。唯取一类无异色相。或于一时顿取非一种种色相。如眼识于众色。如是耳识于众声。鼻识于众香。舌识于众味亦尔。又如身识或于一时于一事境唯取一类无异触相。或于一时顿取非一种种触相。如是分别意识。于一时间或取一境相。或取非一种种境相。当知道理亦不相违。又前说末那恒与阿赖耶识俱转乃至未断。当知常与俱生任运四种烦恼一时相应。谓萨迦耶见。我慢。我爱。及与无明。此四烦恼。若在定地若不定地。当知恒行不与善等相违。是有覆无记性。如是阿赖耶识。与转识俱转故。与诸受俱转故。与善等俱转故。应知建立阿赖耶识俱转转相。

云何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谓略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所以者何。由此识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故。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由能生起器世间故。亦是有情互起根本。一切有情相望互为增上缘故。所以者何。无有有情与余有情互相见等时。不生苦乐等更相受用。由此道理当知有情界互为增上缘。又即此阿赖耶识。能持一切法种子故。于现在世是苦谛体。亦是未来苦谛生因。又是现在集谛生因。如是能生有情世间故。能生器世间故。是苦谛体故。能生未来苦谛故。能生现在集谛故。当知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

复次阿赖耶识所摄持顺解脱分。及顺决择分等善法种子。此非集谛因。由顺解脱分等善根与流转相违故。所余世间所有善根。因此生故转更明盛。由此因缘彼所摄受自类种子。转有功能转有势力。增长种子速得成立。复由此种子故彼诸善法转明盛生。又复能感当来转增转胜可爱可乐诸异熟果。复次依此一切种子阿赖耶识故。薄伽梵说。有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有意界法界意识界。由于阿赖耶识中有种种界故。又如经说恶叉聚喻。由于阿赖耶识中有多界故。

复次此杂染根本阿赖耶识。修善法故方得转灭。此修善法若诸异生。以缘转识为境作意方便住心。能入最初圣谛现观。非未见谛者于诸谛中。未得法眼。便能通达一切种子阿赖耶识。此未见谛者修如是行已。或入声闻正性离生。或入菩萨正性离生。达一切法真法界已。亦能通达阿赖耶识。当于尔时能总观察自内所有一切杂染。亦能了知自身外为相缚所缚。内为粗重缚所缚。

复次修观行者。以阿赖耶识是一切戏论所摄诸行界故。略彼诸行。于阿赖耶识中总为一团一积一聚。为一聚已由缘真如境智。修习多修习故而得转依。转依无间当言已断阿赖耶识。由此断故当言已断一切杂染。当知转依由相违故。能永对治阿赖耶识。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又阿赖耶识。恒为一切粗重所随。转依究竟远离一切所有粗重。又阿赖耶识。是烦恼转因。圣道不转因。转依是烦恼不转因。圣道转因。应知但是建立因性。非生因性。又阿赖耶识。令于善净无记法中不得自在。转依令于一切善净无记法中得大自在。又阿赖耶识断灭相者。谓由此识正断灭故舍二种取。其身虽住犹如变化。所以者何。当来后有苦因断故。便舍当来后有之取。于现法中一切烦恼因永断故。便舍现法一切杂染所依之取。一切粗重永远离故。唯有命缘暂时得住。由有此故契经中言。尔时但受身边际受命边际受。广说乃至即于现法一切所受究竟灭尽。

如是建立杂染根本故。趣入通达修习作意故。建立转依故。当知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

如是已依胜义道理。建立心意识名义差别。由此道理。于三界等诸心意识一切杂染清净道理。应随决了。余处所显心意识理。但随所化有情差别。为婴儿慧所化。权说方便令彼易得入故。

问若成就阿赖耶识亦成就转识耶。设成就转识亦成就阿赖耶识耶。答应作四句。或有成就阿赖耶识非转识。谓无心睡眠无心闷绝。入无想定入灭尽定生无想天。或有成就转识非阿赖耶识。谓阿罗汉若诸独觉。不退菩萨及诸如来住有心位。或有俱成就。谓余有情住有心位。或有俱不成就。谓阿罗汉若诸独觉不退菩萨及诸如来。入灭尽定处无余依般涅槃界。

问内外诸法自性各别各住自相。何因缘故十八界中唯六识界自性建立。所余诸界为彼所依所缘助伴而建立耶。答由六识界于彼彼念。瞬息须臾日夜等位速疾转变。托彼彼缘依眼等根缘色等境。用诸心所以为助伴。非一众多种种生起。由彼彼依之所生故得彼彼名。如火依附彼彼缘故而得烧然尔时便得彼彼名数。由诸草木牛粪糠札等为缘故。火方得然。尔时便数名为草火乃至札火。如是眼色以为缘故眼识得生数名眼识。如是乃至数名意识。广说应知。余眼等界若彼自性从初生已。即彼自性相似生起。展转相续究竟随转。又一识类藉彼彼缘种种差别自性生起。是故识界自性建立。所余诸界为彼所依所缘助伴而得建立。

复次当辩识身遍知。问心清净行苾刍。由几种相遍知其心。答若略说由三种相。一杂染爱乐相。二杂染过患相。三杂染还灭方便善巧相。

云何心清净行苾刍遍知自心杂染爱乐相。谓心清净行苾刍作如是念。今我此心于诸杂染长夜爱乐。自知爱乐诸杂染已。便从有贪性出。于离贪性安止其心。尔时其心于离贪性。不能安住亦不爱乐。更无异缘唯有速疾还来趣入流散驰骋有贪性中。如从有贪性如是。从有嗔有痴下劣掉举不寂静散乱性出。广说乃至从放逸爱乐住性出。于常勤修习诸善法中安止其心。尔时其心于常勤修习诸善法中。不能安住亦不爱乐。更无异缘唯有速疾还来趣入流散驰骋乃至放逸爱乐性中。如是名为心清净行苾刍遍知自心杂染爱乐相。

如是遍知自心杂染爱乐相已。此心清净行苾刍。复能遍知自心杂染过患相。谓作是念。今我此有贪心。能为自害能为他害能为俱害能生现法罪能生后法罪能生现法后法罪。又能为缘生彼所生身心忧苦。如于有贪性如是。乃至于放逸爱乐性。当知亦尔。复作是念。此有贪心乃至放逸爱乐心。有过患故有疫有横有灾有恼。

如是遍知自心杂染过患相已。复能遍知自心杂染还灭方便善巧相。谓我今不应随自杂染有诸过患有疫有横有灾有恼。心自在转。必令自心随我势力自在而转。彼既如是了知。我今不应随顺自心而转。当令自心随我转。已数数思择。令有贪心舍有贪性。无贪性中安住爱乐。又复于彼见胜功德。如是乃至令舍放逸爱乐住性。乃至于常勤修习诸善法中安住爱乐。又复于彼见胜功德彼多安住。如是行已尔时其心不由思择。于常勤修习诸善法中自然安住爱乐。于前杂染爱乐性中深生厌责。由此因缘心清净行苾刍。如实了知自心杂染爱乐。速疾回转无譬喻性。又能善知如是杂染心有过患性。又能善知如是杂染心还灭方便。由如是故心清净行苾刍。速能证得无上心清净性。所谓诸漏永尽。

复次当辩心善巧差别及心转善巧差别。谓依遍计所执自性。当知心善巧差别。依依他起自性。当知心转善巧差别。

复次若能善巧熏修心者得二胜利。一于果时触证安乐。二于因时自在而转复次心混浊者有三过失。一不如理作意过失。二随眠过失。三起缠过失。

问如世尊言。唯当于心深善勇猛如理观察。念住中说。要当于身住身循观乃至于法住法循观。此何密意。答为显四念住唯观察心故。谓观心执受观心领纳观心了别观心染净。唯为观察心所执受心所领纳心了别境心染净故。说四念住。

复次有诸苾刍。住三种住行六正行。于大师教多有所作。谓住解脱住。住解脱门住。及住能引解脱门法住。行无间行。行善受思惟行。行修所引善根生起行。行离诸爱味简择谛行。行即于此无增上慢行。行正清净受用行。复次有二种舍施。一受者舍施。二施者舍施。施果亦有二种。一得大财富。二得此等流受用胜解。

复次当辨证成道理。问依何道理。应知宣说唯从未来非实非有诸行相生。答若未来法行相实有而得生者。此法为转而说生耶。谓从未来世处转向现在世处。为死生耶。谓未来世死生现在世。为彼为缘而得生耶。谓于未来法住不变用彼为缘于现在世有余法生。为有业用而说生耶。谓于未来本无业用至现在世方有业用。为圆满相而说生耶。谓于未来相未圆满至现在世相乃圆满。为由异相而说生耶。谓于未来有未来分及有因分。由此二种其相有异。来至现在有现在分及有果分。由此二种其相有异。如是六种诸法生起皆不应理。何以故。非无方无处。法有从异方转趣异方义。亦非未生未已生法而有死义。若彼为缘而得生者。便异法生非未来生。此于未来便为未有。又一切法第一义中无作用故。业用离相异不可得。唯即于相而假建立。设有异者。未来现在同实有相。唯说现在独有业用。理不可得。又此业用。便应本无而今得生。又与世尊微妙言说即成相违。如说诸行非常非恒汝显诸行业用无常。由此义故行应是常又等于一相。若相异分得是有者。相之异分何故不有。又相异分本无今有。相之异分何故不成本无今有。又离色等一切行相。余未来分必不可得。又应未来无有果相现在方有果相生起。如是已辨证成道理。依此道理应知。宣说未来诸法一切行相非实非有本无今有。如于未来如是。过去随其所应。由此道理当知。宣说非实非有。复次过去行云何。谓相已灭没自性已舍。现在行云何。谓相未灭没自性未舍生时暂住。未来行云何。谓因现有自相未生未得自性。问若彼诸行未来本无而得生者。空华兔角石女儿等何故不生。答由空华等无生因故。一切诸行各各差别定有生因。问若一切行各各差别有生因者。何因缘故诸行俱时不顿生耶。答诸行虽有各别生因。然必待缘方得生起。若彼彼行生缘现前。彼彼行因生彼彼行。是故诸行虽现有因。然无俱时顿生起过。

复次此中云何名诸行因。何等名缘。谓薄伽梵说。诸行生缘略有四种。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因缘一种亦因亦缘。余之三种唯缘非因。云何因缘。谓诸色根根依及识。此二略说。能持一切诸法种子。随逐色根有诸色根种子及余色法种子一切心心所等种子。若随逐识有一切识种子及余无色法种子诸色根种子。所余色法种子。当知所余色法自性。唯自种子之所随逐。除大种色。由大种色二种种子所随逐故。谓大种种子及造色种子。即此所立随逐差别种子相续。随其所应望所生法。是名因缘。

复次若诸色根及自大种。非心心所种子所随逐者。入灭尽定入无想定生无想天。后时不应识等更生。然必更生。是故当知心心所种子随逐色根。以此为缘彼得更生。

复次若诸识非色种子所随逐者。生无色界异生。从彼寿尽业尽没已还生下时。色无种子应不更生。然必更生。是故当知诸色种子随逐于识。以此为缘色法更生复次若诸异生由世间道入初静虑。若得生彼尔时欲界诸染污法。及余欲界诸法种子。但被损伏不能永害。何以故。由此异生从彼定退欲界染法复现前故。从初静虑没已。复还生欲界故。

复次损伏略有三种。一远离损伏。二厌患损伏。三奢摩他损伏。云何远离损伏。谓如有一弃舍家法趣于非家。远离种种受用欲具。受持禁戒。于所受持远离禁戒。亲近修习若多修习。由亲近修习多修习相续不断故。于诸欲具心不趣入。心不流散。心不安住。心不爱乐。亦不发起彼增上力缘彼境界所起烦恼。如是名为远离损伏。云何厌患损伏。谓如有一或由过患想。或由不净想。或由青瘀等想。或由随一如理作意。如是如是厌患诸欲。离未离欲然于诸欲修厌逆故。心不趣入乃至广说。如是名为厌患损伏。云何奢摩他损伏。谓如有一由世间道。得离欲界欲或离色界欲。彼由奢摩他任持心相续故。于欲色中心不趣入。乃至广说。如是名为奢摩他损伏。若圣弟子由出世道离欲界欲。乃至具得离三界欲。尔时一切三界染污诸法种子皆悉永害。何以故。由圣弟子于现法中不复堪任从离欲退更起下地烦恼现前。或生上地。亦不堪任从彼没已还生下地。如谷麦等诸外种子安置空迥或于干器。虽不生芽非不种子。若火所损尔时毕竟不成种子。内法种子损伏永害道理亦尔。若圣弟子将入无余涅槃界时。所有一切善及无记诸法种子皆被损害。由染污法种子灭故。不复能感当来异熟果。亦不复能生自类果。当知是名第四损伏。所谓永害助伴损伏。

复次具缚者所有心起。若乐俱行或苦俱行。或不苦不乐俱行。此一切心。皆乐种子。苦种子。不苦不乐种子之所随逐。若起善心或染污心或无记心。此一切心。皆善种子染污种子无记种子之所随逐。又诸有学不具缚者所有心生。若世间善心或出世心。或染污心或无记心。此一切心。皆为一切修道所断烦恼种子之所随逐。由未断故有时得生。亦为所余诸法种子之所随逐。又诸无学一切烦恼已永断者所有心生。若世间善心。若出世心。若无记心。此一切心。皆已永离染法种子。但为一切善无记法种子随逐相续而生。复次此所建立种子道理。当知且依未建立阿赖耶识圣教而说。若已建立阿赖耶识。当知略说诸法种子。一切皆依阿赖耶识。又彼诸法若未永断。若非所断。随其所应所有种子随逐应知。

问如世尊言。我说阿罗汉苾刍于四种增上心法现法安乐住中随一而退。若彼一切染污种子皆已永害。云何复起下地烦恼。若不复起彼云何退。答退有二种。一者断退。二者住退。言断退者唯是异生。言住退者。是诸圣者亦是异生。若世间道断诸烦恼复起现前。当知尔时断退故退。亦是住退。若出世道断烦恼已心营世务。不专修习如理作意。由此不能于其中间。现法乐住数起现前如先所得后亦如是。然其下地已断烦恼不复现前。如是名为住退故退。非是断退。又若已断一切烦恼成阿罗汉。而彼一切染法种子未永害者。云何名为心善解脱阿罗汉果诸漏永尽。若已永害。于相续中永无一切染法种子。尚不应起不正思惟。况诸烦恼。是故当知由出世道断烦恼者。定无有退。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内学智慧 » 本地分竟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一

世界内学智慧学会

英文简称(WEMPA),总部设在香港,是经香港特区政府批准成立的非盈利性质的社会团体。 我们的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地内学智慧的研修与推广发展,在内学研修的发展方向和内典文化传播方面进行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关于WEMPA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