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16
速度(字/分钟)
1
倒计时
3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镜像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三

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释集散品第九之余
【经】“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应如是思惟:何者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是谁般若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念:若法无所有、不可得,是般若波罗蜜。”
尔时,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法无所有、不可得?”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故,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故。舍利弗,色法,无所有、不可得;受、想、行、识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法,无所有、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法,无所有、不可得。舍利弗,四念处法,无所有、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不可得。舍利弗,诸神通法,无所有、不可得;如法,无所有、不可得;法性、法相、法住、法位、实际法,无所有、不可得。舍利弗,佛,无所有、不可得;萨婆若法,无所有、不可得;一切种智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如是思惟,如是观时,心不没、不悔,不惊、不畏、不怖,当知是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当知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须菩提言:“色,离色性;受、想、行、识,离识性。六波罗蜜,离六波罗蜜性;乃至实际,离实际性。”
舍利弗复问须菩提:“云何是色性?云何是受、想、行、识性?云何乃至实际性?”
须菩提言:“无所有,是色性;无所有,是受、想、行、识性;乃至无所有,是实际性。舍利弗,以是因缘故,当知色,离色性;受、想、行、识,离识性;乃至实际,离实际性。舍利弗,色亦离色相,受、想、行、识,亦离识相;乃至实际亦离实际相。相亦离相,性亦离性。”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如是学,得成就萨婆若?”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得成就萨婆若。何以故?诸法不生不成就故。”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诸法不生不成就?”
须菩提言:“色、色空,是色生成就不可得;受、想、行、识,识空,是识生成就不可得;乃至实际、实际空,是实际生成就不可得。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渐近萨婆若,渐得身清净、心清净、相清净;渐得身清净、心清净、相清净故,是菩萨不生染心,不生瞋心,不生痴心,不生憍慢心,不生悭贪心,不生邪见心。是菩萨不生染心,乃至不生邪见心故,终不生母人腹中,常得化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成就众生,净佛世界,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诸佛。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当作是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学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上来广说般若波罗蜜,今须菩提何以作是言:菩萨摩诃萨应如是思惟,何者是般若波罗蜜?
答曰:须菩提上来谦让门说,次不住门说,今明般若波罗蜜体;何等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者,是一切诸法实相,不可破,不可坏;若有佛,若无佛,常住诸法相、法位,非佛、非辟支佛、非菩萨、非声闻、非天人所作,何况其余小众生?
复次,常是一边,断灭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又复常无常、苦乐、空实、我无我等,亦如是。色法是一边,无色法是一边,可见法不可见法、有对无对、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世间出世间等诸二法,亦如是。
复次,无明是一边,无明尽是一边;乃至老死是一边,老死尽是一边;诸法有是一边,诸法无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菩萨是一边,六波罗蜜是一边;佛是一边,菩提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略说内六情是一边,外六尘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名般若波罗蜜。此般若波罗蜜是一边,此非般若波罗蜜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名般若波罗蜜。如是等二门,广说无量般若波罗蜜相。
复次,离有离无,离非有非无,不堕愚痴而能行善道,是为般若波罗蜜。如是等三门,是般若波罗蜜相。
复次,须菩提此中自说:是法无所有、不可得。是般若波罗蜜空故,无所有;常无常等诸观,求觅无定相故,不可得。
复次,无所有者,此中须菩提自说:般若波罗蜜,乃至五波罗蜜法无所有,不可取、不可受、不可著故。
复次,十八空故,是六波罗蜜无所有、不可得。譬如大风能破散诸云,亦如大火烧干草木,如金刚宝摧破大山,诸空亦如是能破诸法。
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者?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如一切众生中佛为第一,一切诸法中涅槃为第一,一切众中比丘僧为第一。
问曰:汝先说诸法实相是般若波罗蜜,所谓法位、法住,有佛、无佛常住不异;今何以说诸智慧中般若波罗蜜第一,譬如诸法中涅槃为第一?
答曰:世间法,或时因中说果,或时果中说因,无咎。如人日食数匹布,布不可食,从布因缘得食,是名因中说果;如见好画而言好手,是名果中说因。诸法实相生智慧,是则果中说因。
复次,是菩萨入不二入法门,是时能具行此般若波罗蜜,不分别是因是果、是缘是智、是内是外、是此是彼等,所谓一相无相,以是故不应难。
复次,世间三种智慧:一者、世俗巧便,博识文艺、仁智礼敬等;二者、离生智慧,所谓离欲界,乃至无所有处;三者、出世间智慧,所谓离我及我所,诸漏尽声闻、辟支佛智慧。般若波罗蜜为最殊胜,毕竟清净,无所著故,为饶益一切众生故。声闻、辟支佛智慧,虽漏尽故清净,无大慈悲,不能饶益一切故不如,何况世俗罪垢不净欺诳智慧!三种智慧,不及是智慧故,名为般若波罗蜜。
复次,是智慧为度一切众生故,为得佛道故;是智慧相应,受、想、行、识,及从智慧起身业、口业,及生、住等心不相应诸行,是诸法和合,名为波罗蜜。是诸波罗蜜中,智慧多故,名为般若波罗蜜;念定等多故,名为禅波罗蜜;余波罗蜜义,亦如是。如是等种种无量因缘故,名为般若波罗蜜。
是谁般若波罗蜜者?第一义中无知者、见者、得者,一切法无我、无我所相,诸法但空,因缘和合相续生。若尔!般若当属谁?佛法有二种:一者、世谛,二者、第一义谛。为世谛故,般若波罗蜜属菩萨;凡夫人法,种种过罪,不清净故,则不属凡夫。般若波罗蜜毕竟清净,凡夫所不乐,如蝇乐处不净,不好莲华;凡夫人虽复离欲,有吾我心,著离欲法故,不乐般若波罗蜜。声闻、辟支佛,虽欲乐般若波罗蜜,无深慈悲故,大厌世间,一心向涅槃,是故不能具足得般若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菩萨成佛时,转名一切种智。以是故,般若不属佛,不属声闻、辟支佛,不属凡夫,但属菩萨。
问曰:此经中常说五众在前,一切种智在后,今何以先说六波罗蜜?
答曰:舍利弗问须菩提无所有义,五众种种因缘观,强令无所有,难解;般若波罗蜜即是无所有,易解。譬如水中月,易明其空;天上月难令无所有。五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同名同事,是故续说五波罗蜜,然后续说五众,乃至一切种智无所有、不可得。菩萨入是门,观诸法实相,不恐不怖者,当知是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不离者,常行般若波罗蜜不虚,必有果报;此中须菩提自说不离因缘,所谓色离色性,色中无色相,虚诳无所有。菩萨能如是知,不离实智慧,乃至实际亦如是。菩萨能行是无障碍道,得至萨婆若,一切法不生不出故。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一切法不生?须菩提答:色、色相空,故色无生无成就,乃至实际亦如是。若菩萨能如是行,是清净第一,无上无比故,渐近萨婆若;渐近萨婆若故,心不生邪见烦恼戏论,即时得心清净。心清净果报故,得身清净;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得三种清净故,破诸虚诳取相之法,受法性生身;所谓常得化生,不处胞胎。
问曰:若有力如此,何用化生,贪著其身而不取涅槃?
答曰:有二事因缘故:以诸佛是众生中宝,欲供养无厌故;有本愿度众生、净佛世界未满故。是菩萨福德方便力故,常不离诸佛。

释行相品第十
【经】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欲行般若波罗蜜,若行色为行相,若行受、想、行、识为行相;若色是常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常行为行相;若色是无常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无常行为行相;若色是乐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乐行为行相;若色是苦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苦行为行相;若色是有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有行为行相;若色是空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空行为行相;若色是我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我行为行相;若色是无我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无我行为行相;若色是离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离行为行相;若色是寂灭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寂灭行为行相。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行四念处为行相,乃至行十八不共法为行相。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念‘我行般若波罗蜜有所得行’,亦是行相。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能如是行,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亦是行相。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
须菩提语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色受念妄解,若色受念妄解,为色故作行;若为色作行,不得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及后世苦。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无方便,眼受念妄解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识界乃至意识界,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受念妄解,为十八不共法故作行。若为作行,是菩萨不能得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及后世苦。如是菩萨,尚不能得声闻、辟支佛地证,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是处。舍利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当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方便?”
须菩提语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行色,不行受、想、行、识;不行色相,不行受、想、行、识相;不行色、受、想、行、识常,不行色、受、想、行、识无常;不行色、受、想、行、识乐,不行色、受、想、行、识苦;不行色、受、想、行、识我,不行色、受、想、行、识无我;不行色、受、想、行、识空,不行色、受、想、行、识无相,不行色、受、想、行、识无作;不行色、受、想、行、识离,不行色、受、想、行、识寂灭。何以故?舍利弗,是色空为非色,离空无色,离色无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空为非识,离空无识,离识无空,空即是识,识即是空;乃至十八不共法空为非十八不共法,离空无十八不共法,离十八不共法无空,空即是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即是空。如是,舍利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方便;是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行亦不受,不行亦不受,行不行亦不受,非行非不行亦不受,不受亦不受。”
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何因缘故不受?”
须菩提言:“是般若波罗蜜自性不可得,故不受。何以故?无所有性是般若波罗蜜。舍利弗,以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行不受,不行亦不受,行不行亦不受,非行非不行亦不受,不受亦不受。何以故?一切法性无所有,不随诸法行,不受诸法相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诸法无所受三昧广大之用,不与声闻、辟支佛共。是菩萨摩诃萨行是三昧不离,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释曰:前品用空门破诸法,此品欲以无相门破诸法。若菩萨无方便观色,则堕相中;堕相中故,失般若波罗蜜行。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空故,无相可取。
问曰:人知善恶果报,取果报相已,分别善、恶,善者取,恶者舍,是故行道。云何说诸法无相相?
答曰:取相者为初学者说,无相者为行道、住解脱门者说,不应以粗事为难!今行者取善相,破不善相,所谓取男女等相生诸烦恼因缘;后以无相相破善法相,若破不善而不破善相者,善即为患,生诸著故。以无相相破善法,无相亦自破。所以者何?无相,善法所摄故。譬如雹堕害谷,雹自消灭。
复次,一切法无相相为实。譬如身,不净充满,九孔常流,无有净相;而人无明故,强以为净,生烦恼,作诸罪。如小儿于不净物中,取净相以为乐,长者观之而笑,知为虚妄。如是等种种取相,皆为虚妄。如玻瓈珠,随前色变,自无定色;诸法亦如是,无有定相,随心为异,若常、无常等相。如以瞋心,见此人为弊;若瞋心休息,淫欲心生,见此人还复为好;若以憍慢心生,见此人以为卑贱;闻其有德,还生敬心。如是等有理而憎爱,无理而憎爱,皆是虚妄忆想;若除虚诳相,亦无空相、无相相、无作相,无所破故。是色从种种因缘和合而有,譬如水沫,如幻、如梦;若菩萨于色中取一异相,即失般若波罗蜜,色性是无相相故。受是色相已,见色散坏磨灭,谓是无常;若见和合少许时住,谓为常。常有二种:一者、若住百岁、千万亿岁,若一劫,若八万劫,然后归灭;二者、常住不坏。菩萨若边邪灭故,亦不复观真实常;若观常,知是久住故常,非是真实。若不灭边邪,观色为真实常,作是念:草木零落还归为土,但离合有时;是故说是菩萨无方便。菩萨或观色无常,无常亦有二种:一者、念念灭,一切有为法,不过一念住;二者、相续法坏故,名为无常,如人命尽,若火烧草木,如煎水消尽。若初发心菩萨行是相续,断粗无常,心厌故;若久行菩萨,能观诸法念念生灭无常。是二菩萨皆堕取相中。所以者何?是色常、无常相不可得,如先说。受、想、行、识,亦如是。苦、乐、我、非我,亦尔。
问曰:是五众可作常、无常等观,云何言五众是寂灭远离相?
答曰:行者不见五众常、无常相故,知是五众离自相;若知五众离自相,即是寂灭如涅槃。
问曰:若尔者!初自无相,云何说言无方便堕相中?
答曰:是菩萨根钝,不自觉心离五众著,转复著远离寂灭,于无相中而生著。三十七品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应如是随义分别。若菩萨观外诸法皆无相,言我能作是观,以有我心残故,亦堕相中。若菩萨能离此著相非道,行真净无相智慧,作是念:能如是内外清净行,是为修行般若波罗蜜。是人亦堕相中。所以者何?不可著而著,不可取而取故;是菩萨名为无方便,依止爱见,著善法故。是菩萨虽有福德,亦不得离老病死忧悲苦恼;杂行道故,尚不能得小乘,何况大乘!与上相违,名为有方便。于一切法不受不著,诸法和合因缘生,无自性故。
问曰:前说无受三昧,此说不受三昧,有何等异?
答曰:前者为空故,此为无相故。
不远离者,常行不息不休,以大慈悲心故。
疾得佛道者,入是三昧无障碍故,所行智慧与佛相似,若无量阿僧只劫应得,或时超一阿僧只劫、百劫,乃至六十一劫,如弗沙佛赞叹释迦文佛超越九劫。

【经】舍利弗言:“但不离是三昧,令菩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更有余三昧?”
须菩提语舍利弗言:“更有诸三昧,菩萨摩诃萨行是,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言:“何等三昧,菩萨摩诃萨行是,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言:“诸菩萨摩诃萨有三昧名首楞严,行是三昧,令菩萨摩诃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名宝印三昧、师子游戏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诸法印三昧、观顶三昧、毕法性三昧、毕幢相三昧、金刚三昧、入法印三昧、三昧王安立三昧、放光三昧、力进三昧、出生三昧;必入辩才三昧、入名字三昧、观方三昧、陀罗尼印三昧、不妄三昧。摄诸法海印三昧、遍覆虚空三昧、金刚轮三昧、宝断三昧、普照三昧、不求三昧、无处住三昧、无心三昧、净灯三昧、无边明三昧、能作明三昧、普遍明三昧、坚净诸三昧三昧、无垢明三昧、作乐三昧;电光三昧、无尽三昧、威德三昧、离尽三昧、不动三昧、庄严三昧、日光三昧、月净三昧、净明三昧、能作明三昧、作行三昧、知相三昧、如金刚三昧、心住三昧、遍照三昧、安立三昧、宝顶三昧、妙法印三昧、法等三昧、生喜三昧、到法顶三昧、能散三昧、坏诸法处三昧、字等相三昧、离字三昧、断缘三昧、不坏三昧、无种相三昧、无处行三昧、离闇三昧、无去三昧、不变三昧、度缘三昧、集诸功德三昧、住无心三昧、妙净华三昧、觉意三昧、无量辩三昧、无等等三昧、度诸法三昧、分别诸法三昧、散疑三昧、无住处三昧、一相三昧、一性三昧、生行三昧、一行三昧、不一行三昧、妙行三昧、达一切有底散三昧、入言语三昧、离音声字语三昧、然炬三昧、净相三昧、破相三昧、一切种妙足三昧、不喜苦乐三昧、不尽行三昧、多陀罗尼三昧、取诸邪正相三昧、灭憎爱三昧、逆顺三昧、净光三昧、坚固三昧、满月净光三昧、大庄严三昧、能照一切世三昧等三昧、无诤三昧、无住处乐三昧、如住定三昧、坏身衰三昧、坏语如虚空三昧、离著虚空不染三昧,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行是诸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无量阿僧只三昧门、陀罗尼门;菩萨摩诃萨学是三昧门、陀罗尼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慧命须菩提随佛心言:“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是三昧者,已为过去佛所授记,今现在十方诸佛亦授是菩萨记。是菩萨不见是诸三昧,亦不念是三昧,亦不念‘我当入是三昧’、‘我今入是三昧’、‘我已入是三昧’,是菩萨摩诃萨都无分别念!”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是诸三昧已,从过去佛授记耶?”
须菩提报言:“不也,舍利弗。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异诸三昧,诸三昧不异般若波罗蜜;菩萨不异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异菩萨;般若波罗蜜即是三昧,三昧即是般若波罗蜜;菩萨即是般若波罗蜜及三昧,般若波罗蜜及三昧即是菩萨。”
舍利弗语须菩提:“若三昧不异菩萨,菩萨不异三昧,三昧即是菩萨,菩萨即是三昧,菩萨云何知一切诸法等三昧?”
须菩提言:“若菩萨入是三昧,是时不作是念‘我以是法入是三昧’,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是菩萨于诸三昧不知不念!”
舍利弗言:“何以故不知不念?”
须菩提言:“诸三昧无所有故,是菩萨不知不念。”
尔时,佛赞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我说汝行无诤三昧第一,与此义相应。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应如是学!”
【论】问曰:如佛说涅槃一道,所谓空、无相、无作。舍利弗何以更问有余三昧,令菩萨疾得佛不?
答曰:未近涅槃时,多有余道;近涅槃时,唯有一道,空、无相、无作。诸余三昧,皆入此三解脱门。譬如大城,多有诸门,皆得入城。又如众川万流,皆归于海。何等余三昧?所谓首楞严三昧等诸三昧。摩诃衍品中佛自说;有深难解者,彼中当说。若菩萨能行是百八三昧等诸陀罗尼门,十方诸佛皆与授记。所以者何?是菩萨虽得是诸三昧,实无诸忆想分别我心故,亦不作是念:我当入是三昧、今入、已入,我当住是三昧,是我三昧。以是心清净微妙法不著故,诸佛授记。
尔时,舍利弗还以空智慧难须菩提言:菩萨住是三昧,取是三昧相,得受记耶?须菩提言:不也!何以故?三事不异故:般若不异三昧,三昧不异般若;般若不异菩萨、三昧,菩萨、三昧不异般若;般若、三昧即是菩萨,菩萨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菩萨异者,诸佛授其记,不异故无授记。
舍利弗复问:若尔者,三昧及一切法平等不异?须菩提言:诸菩萨有诸法等三昧,入是三昧中,诸法无异。
复次,如先说,于诸三昧不作忆想分别,不觉不知,诸三昧自性无所有故,菩萨不知不念。佛以须菩提自未得是三昧,而善说菩萨微妙三昧、陀罗尼,般若波罗蜜中不念不著,是故赞言:善哉!我说汝得无诤三昧第一,如我所赞不虚。

【经】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耶?”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是法不可得故,乃至学檀波罗蜜,是法不可得故;学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是法不可得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是法不可得耶?”
佛言:“如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是法不可得。”
舍利弗言:“世尊,何等法不可得?”
佛言:“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净故。五阴不可得,十二入不可得,十八界不可得,毕竟净故。无明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老死不可得,毕竟净故。苦谛不可得,毕竟净故;集、灭、道谛不可得,毕竟净故。欲界不可得,毕竟净故;色界、无色界不可得,毕竟净故。四念处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毕竟净故。六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须陀洹不可得,毕竟净故;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不可得,毕竟净故。菩萨不可得,毕竟净故;佛不可得,毕竟净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是毕竟净?”
佛言:“不出不生,无得无作,是名毕竟净。”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如是学,为学何等法?”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于诸法无所学。何以故?舍利弗,诸法相不如凡夫所著。”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诸法实相云何有?”
佛言:“诸法无所有,如是有;如是无所有,是事不知,名为无明。”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无所有,是事不知,名为无明?”
佛告舍利弗:“色、受、想、行、识无所有,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是中凡夫以无明力渴爱故,妄见分别,说是无明。是凡夫为二边所缚,是人不知不见诸法无所有,而忆想分别著色,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人著故,于无所有法而作识知见,是凡夫不知不见。何等不知不见?不知不见色,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知不见,以是故堕凡夫数,如小儿。是人不出,于何不出?不出欲界,不出色界,不出无色界,声闻、辟支佛法中不出。是人亦不信,不信何等?不信色空,乃至不信十八不共法空。是人不住,不住何等?不住檀波罗蜜,乃至不住般若波罗蜜,不住阿毗跋致地,乃至不住十八不共法。以是因缘故,名为凡夫,如小儿,亦名为著者。何等为著?著色乃至识,著眼入乃至意入,著眼界乃至意识界,著淫、怒、痴,著诸邪见,著四念处,乃至著佛道。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学,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佛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学,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无方便故,想念分别,著般若波罗蜜、著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想念分别著。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今云何应学般若波罗蜜,得萨婆若?”
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得萨婆若,以不可得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不可得?”
佛言:“诸法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
【论】释曰:舍利弗上问:但无受三昧,疾得佛,更有余三昧?须菩提说:更有余三昧疾得佛。是菩萨不念不著是三昧,过去、现在诸佛授记。佛赞言:善哉!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佛法。
是时,舍利弗作是念:般若波罗蜜是空相,诸三昧种种分别相,云何学诸三昧为是学般若波罗蜜?是故问。佛答舍利弗:如是学般若波罗蜜,皆以不可得故,以般若波罗蜜气分相皆在诸三昧中;能如是学,是为学般若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佛即可之。
舍利弗复问:何等法不可得?佛此中自说:众生空故,毕竟清净故,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须陀洹乃至佛不可得;法空故,毕竟清净故,五众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毕竟清净者,不出不生,不得不作等。因边不起故,名为不出;缘边不起故,名为不生。定生相不可得故,名为不出不生。不出不生故,名不可得;不可得故,名无作无起。是起作法,皆是虚诳,离如是相,名毕竟清净。
舍利弗问佛:菩萨能如是行毕竟真净道,为学何法?为得何法?佛答:能如是学,为无所学,无所得。
问曰:菩萨用是毕竟空,学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云何言无法可学?
答曰:此中佛自说:诸法不如凡人所著。凡夫人心有无明、邪见等结使,所闻、所见、所知,皆异法相;乃至闻佛说法,于圣道中、果报中皆著,污染于道。
舍利弗白佛言:若凡夫人所见,皆是不实,今是诸法云何有?佛言:诸法无所有;凡夫人于无所有处,亦以为有。所以者何?是凡夫人离无明、邪见不能有所观,以是故说著无所有故,名为无明;譬如空拳以诳小儿,小儿著故,谓以为有。
舍利弗问佛:何等法无所有,著故名无明?佛答:色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中无明爱故,忆想分别是明、是无明,堕有边、无边,失智慧明。失智慧明故,不见、不知色毕竟空无所有相,自生忆想分别而著,乃至识众、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或闻善法,所谓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世间法,忆想分别著圣法亦如是。以是故,名堕凡夫数,如小儿,为人轻笑。如人以指示月,愚者但看指,不看月;智者轻笑言,汝何不得示者意!指为知月因缘,而更看指不知月。诸佛贤圣为凡夫人说法,而凡夫著音声语言,不取圣人意,不得实义;不得实义故,还于实中生著。佛今说凡夫所失,故言不能过三界,亦不能离二乘。不得圣人意故,闻说诸法空而不信,不信故不行,不住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以失如是功德故,名为凡夫小儿。是小儿著五众、十二入、十八界、三毒诸烦恼,乃至六波罗蜜、十八不共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著,是故名为著者。
舍利弗问:若菩萨如是行,是名不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佛可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即为说因缘,所谓新行菩萨无方便力,闻是般若波罗蜜,忆想分别寻求欲取,作是念:我舍世间乐,复不能得般若波罗蜜,是为两失!专求欲得,或谓说空是般若波罗蜜,或说空亦空是般若波罗蜜,或说诸法如实相是般若波罗蜜,如是用六十二见、九十八使烦恼心,著是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以是著心学诸法,不能得萨婆若。与此相违者,能行般若波罗蜜,亦能得萨婆若,所谓不见般若波罗蜜,不见行者,不见缘法,不见亦不见。舍利弗更问不见因缘,佛答是菩萨入十八空故不见,非以无智故不见。

内学智慧-世界内学智慧学会官方网站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三

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释集散品第九之余
【经】“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应如是思惟:何者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是谁般若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念:若法无所有、不可得,是般若波罗蜜。”
尔时,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法无所有、不可得?”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故,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故。舍利弗,色法,无所有、不可得;受、想、行、识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法,无所有、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法,无所有、不可得。舍利弗,四念处法,无所有、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不可得。舍利弗,诸神通法,无所有、不可得;如法,无所有、不可得;法性、法相、法住、法位、实际法,无所有、不可得。舍利弗,佛,无所有、不可得;萨婆若法,无所有、不可得;一切种智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如是思惟,如是观时,心不没、不悔,不惊、不畏、不怖,当知是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当知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须菩提言:“色,离色性;受、想、行、识,离识性。六波罗蜜,离六波罗蜜性;乃至实际,离实际性。”
舍利弗复问须菩提:“云何是色性?云何是受、想、行、识性?云何乃至实际性?”
须菩提言:“无所有,是色性;无所有,是受、想、行、识性;乃至无所有,是实际性。舍利弗,以是因缘故,当知色,离色性;受、想、行、识,离识性;乃至实际,离实际性。舍利弗,色亦离色相,受、想、行、识,亦离识相;乃至实际亦离实际相。相亦离相,性亦离性。”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如是学,得成就萨婆若?”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得成就萨婆若。何以故?诸法不生不成就故。”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诸法不生不成就?”
须菩提言:“色、色空,是色生成就不可得;受、想、行、识,识空,是识生成就不可得;乃至实际、实际空,是实际生成就不可得。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渐近萨婆若,渐得身清净、心清净、相清净;渐得身清净、心清净、相清净故,是菩萨不生染心,不生瞋心,不生痴心,不生憍慢心,不生悭贪心,不生邪见心。是菩萨不生染心,乃至不生邪见心故,终不生母人腹中,常得化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成就众生,净佛世界,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诸佛。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当作是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学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上来广说般若波罗蜜,今须菩提何以作是言:菩萨摩诃萨应如是思惟,何者是般若波罗蜜?
答曰:须菩提上来谦让门说,次不住门说,今明般若波罗蜜体;何等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者,是一切诸法实相,不可破,不可坏;若有佛,若无佛,常住诸法相、法位,非佛、非辟支佛、非菩萨、非声闻、非天人所作,何况其余小众生?
复次,常是一边,断灭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又复常无常、苦乐、空实、我无我等,亦如是。色法是一边,无色法是一边,可见法不可见法、有对无对、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世间出世间等诸二法,亦如是。
复次,无明是一边,无明尽是一边;乃至老死是一边,老死尽是一边;诸法有是一边,诸法无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菩萨是一边,六波罗蜜是一边;佛是一边,菩提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略说内六情是一边,外六尘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名般若波罗蜜。此般若波罗蜜是一边,此非般若波罗蜜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名般若波罗蜜。如是等二门,广说无量般若波罗蜜相。
复次,离有离无,离非有非无,不堕愚痴而能行善道,是为般若波罗蜜。如是等三门,是般若波罗蜜相。
复次,须菩提此中自说:是法无所有、不可得。是般若波罗蜜空故,无所有;常无常等诸观,求觅无定相故,不可得。
复次,无所有者,此中须菩提自说:般若波罗蜜,乃至五波罗蜜法无所有,不可取、不可受、不可著故。
复次,十八空故,是六波罗蜜无所有、不可得。譬如大风能破散诸云,亦如大火烧干草木,如金刚宝摧破大山,诸空亦如是能破诸法。
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者?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如一切众生中佛为第一,一切诸法中涅槃为第一,一切众中比丘僧为第一。
问曰:汝先说诸法实相是般若波罗蜜,所谓法位、法住,有佛、无佛常住不异;今何以说诸智慧中般若波罗蜜第一,譬如诸法中涅槃为第一?
答曰:世间法,或时因中说果,或时果中说因,无咎。如人日食数匹布,布不可食,从布因缘得食,是名因中说果;如见好画而言好手,是名果中说因。诸法实相生智慧,是则果中说因。
复次,是菩萨入不二入法门,是时能具行此般若波罗蜜,不分别是因是果、是缘是智、是内是外、是此是彼等,所谓一相无相,以是故不应难。
复次,世间三种智慧:一者、世俗巧便,博识文艺、仁智礼敬等;二者、离生智慧,所谓离欲界,乃至无所有处;三者、出世间智慧,所谓离我及我所,诸漏尽声闻、辟支佛智慧。般若波罗蜜为最殊胜,毕竟清净,无所著故,为饶益一切众生故。声闻、辟支佛智慧,虽漏尽故清净,无大慈悲,不能饶益一切故不如,何况世俗罪垢不净欺诳智慧!三种智慧,不及是智慧故,名为般若波罗蜜。
复次,是智慧为度一切众生故,为得佛道故;是智慧相应,受、想、行、识,及从智慧起身业、口业,及生、住等心不相应诸行,是诸法和合,名为波罗蜜。是诸波罗蜜中,智慧多故,名为般若波罗蜜;念定等多故,名为禅波罗蜜;余波罗蜜义,亦如是。如是等种种无量因缘故,名为般若波罗蜜。
是谁般若波罗蜜者?第一义中无知者、见者、得者,一切法无我、无我所相,诸法但空,因缘和合相续生。若尔!般若当属谁?佛法有二种:一者、世谛,二者、第一义谛。为世谛故,般若波罗蜜属菩萨;凡夫人法,种种过罪,不清净故,则不属凡夫。般若波罗蜜毕竟清净,凡夫所不乐,如蝇乐处不净,不好莲华;凡夫人虽复离欲,有吾我心,著离欲法故,不乐般若波罗蜜。声闻、辟支佛,虽欲乐般若波罗蜜,无深慈悲故,大厌世间,一心向涅槃,是故不能具足得般若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菩萨成佛时,转名一切种智。以是故,般若不属佛,不属声闻、辟支佛,不属凡夫,但属菩萨。
问曰:此经中常说五众在前,一切种智在后,今何以先说六波罗蜜?
答曰:舍利弗问须菩提无所有义,五众种种因缘观,强令无所有,难解;般若波罗蜜即是无所有,易解。譬如水中月,易明其空;天上月难令无所有。五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同名同事,是故续说五波罗蜜,然后续说五众,乃至一切种智无所有、不可得。菩萨入是门,观诸法实相,不恐不怖者,当知是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不离者,常行般若波罗蜜不虚,必有果报;此中须菩提自说不离因缘,所谓色离色性,色中无色相,虚诳无所有。菩萨能如是知,不离实智慧,乃至实际亦如是。菩萨能行是无障碍道,得至萨婆若,一切法不生不出故。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一切法不生?须菩提答:色、色相空,故色无生无成就,乃至实际亦如是。若菩萨能如是行,是清净第一,无上无比故,渐近萨婆若;渐近萨婆若故,心不生邪见烦恼戏论,即时得心清净。心清净果报故,得身清净;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得三种清净故,破诸虚诳取相之法,受法性生身;所谓常得化生,不处胞胎。
问曰:若有力如此,何用化生,贪著其身而不取涅槃?
答曰:有二事因缘故:以诸佛是众生中宝,欲供养无厌故;有本愿度众生、净佛世界未满故。是菩萨福德方便力故,常不离诸佛。

释行相品第十
【经】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欲行般若波罗蜜,若行色为行相,若行受、想、行、识为行相;若色是常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常行为行相;若色是无常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无常行为行相;若色是乐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乐行为行相;若色是苦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苦行为行相;若色是有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有行为行相;若色是空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空行为行相;若色是我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我行为行相;若色是无我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无我行为行相;若色是离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离行为行相;若色是寂灭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寂灭行为行相。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行四念处为行相,乃至行十八不共法为行相。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念‘我行般若波罗蜜有所得行’,亦是行相。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能如是行,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亦是行相。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
须菩提语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色受念妄解,若色受念妄解,为色故作行;若为色作行,不得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及后世苦。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无方便,眼受念妄解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识界乃至意识界,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受念妄解,为十八不共法故作行。若为作行,是菩萨不能得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及后世苦。如是菩萨,尚不能得声闻、辟支佛地证,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是处。舍利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当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方便?”
须菩提语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行色,不行受、想、行、识;不行色相,不行受、想、行、识相;不行色、受、想、行、识常,不行色、受、想、行、识无常;不行色、受、想、行、识乐,不行色、受、想、行、识苦;不行色、受、想、行、识我,不行色、受、想、行、识无我;不行色、受、想、行、识空,不行色、受、想、行、识无相,不行色、受、想、行、识无作;不行色、受、想、行、识离,不行色、受、想、行、识寂灭。何以故?舍利弗,是色空为非色,离空无色,离色无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空为非识,离空无识,离识无空,空即是识,识即是空;乃至十八不共法空为非十八不共法,离空无十八不共法,离十八不共法无空,空即是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即是空。如是,舍利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方便;是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行亦不受,不行亦不受,行不行亦不受,非行非不行亦不受,不受亦不受。”
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何因缘故不受?”
须菩提言:“是般若波罗蜜自性不可得,故不受。何以故?无所有性是般若波罗蜜。舍利弗,以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行不受,不行亦不受,行不行亦不受,非行非不行亦不受,不受亦不受。何以故?一切法性无所有,不随诸法行,不受诸法相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诸法无所受三昧广大之用,不与声闻、辟支佛共。是菩萨摩诃萨行是三昧不离,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释曰:前品用空门破诸法,此品欲以无相门破诸法。若菩萨无方便观色,则堕相中;堕相中故,失般若波罗蜜行。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空故,无相可取。
问曰:人知善恶果报,取果报相已,分别善、恶,善者取,恶者舍,是故行道。云何说诸法无相相?
答曰:取相者为初学者说,无相者为行道、住解脱门者说,不应以粗事为难!今行者取善相,破不善相,所谓取男女等相生诸烦恼因缘;后以无相相破善法相,若破不善而不破善相者,善即为患,生诸著故。以无相相破善法,无相亦自破。所以者何?无相,善法所摄故。譬如雹堕害谷,雹自消灭。
复次,一切法无相相为实。譬如身,不净充满,九孔常流,无有净相;而人无明故,强以为净,生烦恼,作诸罪。如小儿于不净物中,取净相以为乐,长者观之而笑,知为虚妄。如是等种种取相,皆为虚妄。如玻瓈珠,随前色变,自无定色;诸法亦如是,无有定相,随心为异,若常、无常等相。如以瞋心,见此人为弊;若瞋心休息,淫欲心生,见此人还复为好;若以憍慢心生,见此人以为卑贱;闻其有德,还生敬心。如是等有理而憎爱,无理而憎爱,皆是虚妄忆想;若除虚诳相,亦无空相、无相相、无作相,无所破故。是色从种种因缘和合而有,譬如水沫,如幻、如梦;若菩萨于色中取一异相,即失般若波罗蜜,色性是无相相故。受是色相已,见色散坏磨灭,谓是无常;若见和合少许时住,谓为常。常有二种:一者、若住百岁、千万亿岁,若一劫,若八万劫,然后归灭;二者、常住不坏。菩萨若边邪灭故,亦不复观真实常;若观常,知是久住故常,非是真实。若不灭边邪,观色为真实常,作是念:草木零落还归为土,但离合有时;是故说是菩萨无方便。菩萨或观色无常,无常亦有二种:一者、念念灭,一切有为法,不过一念住;二者、相续法坏故,名为无常,如人命尽,若火烧草木,如煎水消尽。若初发心菩萨行是相续,断粗无常,心厌故;若久行菩萨,能观诸法念念生灭无常。是二菩萨皆堕取相中。所以者何?是色常、无常相不可得,如先说。受、想、行、识,亦如是。苦、乐、我、非我,亦尔。
问曰:是五众可作常、无常等观,云何言五众是寂灭远离相?
答曰:行者不见五众常、无常相故,知是五众离自相;若知五众离自相,即是寂灭如涅槃。
问曰:若尔者!初自无相,云何说言无方便堕相中?
答曰:是菩萨根钝,不自觉心离五众著,转复著远离寂灭,于无相中而生著。三十七品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应如是随义分别。若菩萨观外诸法皆无相,言我能作是观,以有我心残故,亦堕相中。若菩萨能离此著相非道,行真净无相智慧,作是念:能如是内外清净行,是为修行般若波罗蜜。是人亦堕相中。所以者何?不可著而著,不可取而取故;是菩萨名为无方便,依止爱见,著善法故。是菩萨虽有福德,亦不得离老病死忧悲苦恼;杂行道故,尚不能得小乘,何况大乘!与上相违,名为有方便。于一切法不受不著,诸法和合因缘生,无自性故。
问曰:前说无受三昧,此说不受三昧,有何等异?
答曰:前者为空故,此为无相故。
不远离者,常行不息不休,以大慈悲心故。
疾得佛道者,入是三昧无障碍故,所行智慧与佛相似,若无量阿僧只劫应得,或时超一阿僧只劫、百劫,乃至六十一劫,如弗沙佛赞叹释迦文佛超越九劫。

【经】舍利弗言:“但不离是三昧,令菩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更有余三昧?”
须菩提语舍利弗言:“更有诸三昧,菩萨摩诃萨行是,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言:“何等三昧,菩萨摩诃萨行是,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言:“诸菩萨摩诃萨有三昧名首楞严,行是三昧,令菩萨摩诃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名宝印三昧、师子游戏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诸法印三昧、观顶三昧、毕法性三昧、毕幢相三昧、金刚三昧、入法印三昧、三昧王安立三昧、放光三昧、力进三昧、出生三昧;必入辩才三昧、入名字三昧、观方三昧、陀罗尼印三昧、不妄三昧。摄诸法海印三昧、遍覆虚空三昧、金刚轮三昧、宝断三昧、普照三昧、不求三昧、无处住三昧、无心三昧、净灯三昧、无边明三昧、能作明三昧、普遍明三昧、坚净诸三昧三昧、无垢明三昧、作乐三昧;电光三昧、无尽三昧、威德三昧、离尽三昧、不动三昧、庄严三昧、日光三昧、月净三昧、净明三昧、能作明三昧、作行三昧、知相三昧、如金刚三昧、心住三昧、遍照三昧、安立三昧、宝顶三昧、妙法印三昧、法等三昧、生喜三昧、到法顶三昧、能散三昧、坏诸法处三昧、字等相三昧、离字三昧、断缘三昧、不坏三昧、无种相三昧、无处行三昧、离闇三昧、无去三昧、不变三昧、度缘三昧、集诸功德三昧、住无心三昧、妙净华三昧、觉意三昧、无量辩三昧、无等等三昧、度诸法三昧、分别诸法三昧、散疑三昧、无住处三昧、一相三昧、一性三昧、生行三昧、一行三昧、不一行三昧、妙行三昧、达一切有底散三昧、入言语三昧、离音声字语三昧、然炬三昧、净相三昧、破相三昧、一切种妙足三昧、不喜苦乐三昧、不尽行三昧、多陀罗尼三昧、取诸邪正相三昧、灭憎爱三昧、逆顺三昧、净光三昧、坚固三昧、满月净光三昧、大庄严三昧、能照一切世三昧等三昧、无诤三昧、无住处乐三昧、如住定三昧、坏身衰三昧、坏语如虚空三昧、离著虚空不染三昧,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行是诸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无量阿僧只三昧门、陀罗尼门;菩萨摩诃萨学是三昧门、陀罗尼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慧命须菩提随佛心言:“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是三昧者,已为过去佛所授记,今现在十方诸佛亦授是菩萨记。是菩萨不见是诸三昧,亦不念是三昧,亦不念‘我当入是三昧’、‘我今入是三昧’、‘我已入是三昧’,是菩萨摩诃萨都无分别念!”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是诸三昧已,从过去佛授记耶?”
须菩提报言:“不也,舍利弗。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异诸三昧,诸三昧不异般若波罗蜜;菩萨不异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异菩萨;般若波罗蜜即是三昧,三昧即是般若波罗蜜;菩萨即是般若波罗蜜及三昧,般若波罗蜜及三昧即是菩萨。”
舍利弗语须菩提:“若三昧不异菩萨,菩萨不异三昧,三昧即是菩萨,菩萨即是三昧,菩萨云何知一切诸法等三昧?”
须菩提言:“若菩萨入是三昧,是时不作是念‘我以是法入是三昧’,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是菩萨于诸三昧不知不念!”
舍利弗言:“何以故不知不念?”
须菩提言:“诸三昧无所有故,是菩萨不知不念。”
尔时,佛赞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我说汝行无诤三昧第一,与此义相应。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应如是学!”
【论】问曰:如佛说涅槃一道,所谓空、无相、无作。舍利弗何以更问有余三昧,令菩萨疾得佛不?
答曰:未近涅槃时,多有余道;近涅槃时,唯有一道,空、无相、无作。诸余三昧,皆入此三解脱门。譬如大城,多有诸门,皆得入城。又如众川万流,皆归于海。何等余三昧?所谓首楞严三昧等诸三昧。摩诃衍品中佛自说;有深难解者,彼中当说。若菩萨能行是百八三昧等诸陀罗尼门,十方诸佛皆与授记。所以者何?是菩萨虽得是诸三昧,实无诸忆想分别我心故,亦不作是念:我当入是三昧、今入、已入,我当住是三昧,是我三昧。以是心清净微妙法不著故,诸佛授记。
尔时,舍利弗还以空智慧难须菩提言:菩萨住是三昧,取是三昧相,得受记耶?须菩提言:不也!何以故?三事不异故:般若不异三昧,三昧不异般若;般若不异菩萨、三昧,菩萨、三昧不异般若;般若、三昧即是菩萨,菩萨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菩萨异者,诸佛授其记,不异故无授记。
舍利弗复问:若尔者,三昧及一切法平等不异?须菩提言:诸菩萨有诸法等三昧,入是三昧中,诸法无异。
复次,如先说,于诸三昧不作忆想分别,不觉不知,诸三昧自性无所有故,菩萨不知不念。佛以须菩提自未得是三昧,而善说菩萨微妙三昧、陀罗尼,般若波罗蜜中不念不著,是故赞言:善哉!我说汝得无诤三昧第一,如我所赞不虚。

【经】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耶?”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是法不可得故,乃至学檀波罗蜜,是法不可得故;学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是法不可得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是法不可得耶?”
佛言:“如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是法不可得。”
舍利弗言:“世尊,何等法不可得?”
佛言:“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净故。五阴不可得,十二入不可得,十八界不可得,毕竟净故。无明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老死不可得,毕竟净故。苦谛不可得,毕竟净故;集、灭、道谛不可得,毕竟净故。欲界不可得,毕竟净故;色界、无色界不可得,毕竟净故。四念处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毕竟净故。六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须陀洹不可得,毕竟净故;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不可得,毕竟净故。菩萨不可得,毕竟净故;佛不可得,毕竟净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是毕竟净?”
佛言:“不出不生,无得无作,是名毕竟净。”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如是学,为学何等法?”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于诸法无所学。何以故?舍利弗,诸法相不如凡夫所著。”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诸法实相云何有?”
佛言:“诸法无所有,如是有;如是无所有,是事不知,名为无明。”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无所有,是事不知,名为无明?”
佛告舍利弗:“色、受、想、行、识无所有,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是中凡夫以无明力渴爱故,妄见分别,说是无明。是凡夫为二边所缚,是人不知不见诸法无所有,而忆想分别著色,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人著故,于无所有法而作识知见,是凡夫不知不见。何等不知不见?不知不见色,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知不见,以是故堕凡夫数,如小儿。是人不出,于何不出?不出欲界,不出色界,不出无色界,声闻、辟支佛法中不出。是人亦不信,不信何等?不信色空,乃至不信十八不共法空。是人不住,不住何等?不住檀波罗蜜,乃至不住般若波罗蜜,不住阿毗跋致地,乃至不住十八不共法。以是因缘故,名为凡夫,如小儿,亦名为著者。何等为著?著色乃至识,著眼入乃至意入,著眼界乃至意识界,著淫、怒、痴,著诸邪见,著四念处,乃至著佛道。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学,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佛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学,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无方便故,想念分别,著般若波罗蜜、著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想念分别著。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今云何应学般若波罗蜜,得萨婆若?”
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得萨婆若,以不可得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不可得?”
佛言:“诸法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
【论】释曰:舍利弗上问:但无受三昧,疾得佛,更有余三昧?须菩提说:更有余三昧疾得佛。是菩萨不念不著是三昧,过去、现在诸佛授记。佛赞言:善哉!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佛法。
是时,舍利弗作是念:般若波罗蜜是空相,诸三昧种种分别相,云何学诸三昧为是学般若波罗蜜?是故问。佛答舍利弗:如是学般若波罗蜜,皆以不可得故,以般若波罗蜜气分相皆在诸三昧中;能如是学,是为学般若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佛即可之。
舍利弗复问:何等法不可得?佛此中自说:众生空故,毕竟清净故,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须陀洹乃至佛不可得;法空故,毕竟清净故,五众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毕竟清净者,不出不生,不得不作等。因边不起故,名为不出;缘边不起故,名为不生。定生相不可得故,名为不出不生。不出不生故,名不可得;不可得故,名无作无起。是起作法,皆是虚诳,离如是相,名毕竟清净。
舍利弗问佛:菩萨能如是行毕竟真净道,为学何法?为得何法?佛答:能如是学,为无所学,无所得。
问曰:菩萨用是毕竟空,学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云何言无法可学?
答曰:此中佛自说:诸法不如凡人所著。凡夫人心有无明、邪见等结使,所闻、所见、所知,皆异法相;乃至闻佛说法,于圣道中、果报中皆著,污染于道。
舍利弗白佛言:若凡夫人所见,皆是不实,今是诸法云何有?佛言:诸法无所有;凡夫人于无所有处,亦以为有。所以者何?是凡夫人离无明、邪见不能有所观,以是故说著无所有故,名为无明;譬如空拳以诳小儿,小儿著故,谓以为有。
舍利弗问佛:何等法无所有,著故名无明?佛答:色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中无明爱故,忆想分别是明、是无明,堕有边、无边,失智慧明。失智慧明故,不见、不知色毕竟空无所有相,自生忆想分别而著,乃至识众、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或闻善法,所谓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世间法,忆想分别著圣法亦如是。以是故,名堕凡夫数,如小儿,为人轻笑。如人以指示月,愚者但看指,不看月;智者轻笑言,汝何不得示者意!指为知月因缘,而更看指不知月。诸佛贤圣为凡夫人说法,而凡夫著音声语言,不取圣人意,不得实义;不得实义故,还于实中生著。佛今说凡夫所失,故言不能过三界,亦不能离二乘。不得圣人意故,闻说诸法空而不信,不信故不行,不住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以失如是功德故,名为凡夫小儿。是小儿著五众、十二入、十八界、三毒诸烦恼,乃至六波罗蜜、十八不共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著,是故名为著者。
舍利弗问:若菩萨如是行,是名不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佛可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即为说因缘,所谓新行菩萨无方便力,闻是般若波罗蜜,忆想分别寻求欲取,作是念:我舍世间乐,复不能得般若波罗蜜,是为两失!专求欲得,或谓说空是般若波罗蜜,或说空亦空是般若波罗蜜,或说诸法如实相是般若波罗蜜,如是用六十二见、九十八使烦恼心,著是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以是著心学诸法,不能得萨婆若。与此相违者,能行般若波罗蜜,亦能得萨婆若,所谓不见般若波罗蜜,不见行者,不见缘法,不见亦不见。舍利弗更问不见因缘,佛答是菩萨入十八空故不见,非以无智故不见。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内学智慧 »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三

世界内学智慧学会

英文简称(WEMPA),总部设在香港,是经香港特区政府批准成立的非盈利性质的社会团体。 我们的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地内学智慧的研修与推广发展,在内学研修的发展方向和内典文化传播方面进行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关于WEMPA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